-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高考作文备考导向:劳动教育
编者按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劳动课,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如何上好这门“劳动课”,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精心设计、科学安排。
时文选粹
给孩子上好这堂“劳动课”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下称《方案》)。文件指出,2022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课程内容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等日常生活劳动,一时间引发网友热议。
针对《方案》的这一变化,不少70后80后网友直呼:多年前的劳动课,如今又回来啦!曾经的劳动课因为“分数为王”“应试为上”等原因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今重新出现,不能简单地称之为“回归”。时代在发展,劳动课的内涵无疑也相应地丰富和升级了,但不变的是劳动课对于孩子身心成长的重要意义。
有人说,现代社会分工已经细化,做饭、打扫和修电器这些劳动,完全可以通过外卖、家政和上门维修等服务来解决,自己不会似乎也不影响日常的生活。但将所有的日常生活劳动“外包”需要一定的经济成本,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这样的购买力。而且,“不会”和“不做”是两个概念,日常生活劳动技能在应急情况下让人从容不迫。疫情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封控,在外卖和方便食品都无法便捷地获取的情况下,“会做饭”这个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
《方案》无疑强调了做好家务活的重要性,但如何落实还需静观后效。不少家长忧虑这项课程的作业会变成新的负担,要给娃辅导的家庭作业又多了一项。有人提出担忧,认为这不外乎又是一门会被“挪用”来上语数英等主科的课。此外,孩子学习做饭势必要接触刀具和炊具,修理家用器具也涉及许多工具,因此也有网友对劳动课应配备的课室设备及其安全规范表示好奇、担忧,这也不无道理。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劳动课,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是新时代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如何上好这门“劳动课”,将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还需要相关部门和学校精心设计、科学安排。
作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 让学生做成汽车或船。这是芬兰某学校的一个物理课学习项目,目的是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
2.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
3.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
4.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范文示例
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
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将这作为毕业通行证。夜幕风雨中,手持微光仍要栽种菜苗,这一课程设定似乎与大学教育风马牛不相及,然若探其本质,乃是于实践中育劳动之精神。(引材料,提出论点)
农场劳动是古人们耕田而作的变形,于其中更能体验“汗滴禾下田”的艰辛。夜幕风雨中劳作,不是不心疼学生,而是让学生将“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的反省深刻心间,让学生投入社会后,对感恩持敬重之心,即“尽日不能忘”。书本知识曾是人们寄予了人生希望的“安可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成为了读书人祈求的极高境界,然而纵观古今,通览中西,“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势在必行。知识储备不再是“圭臬”,实践能力更能一展我辈风姿!(对材料展开分析,论证论点)
欲求实践之乐,育劳动之精神,就要冲破温室,在自然的风雨中生长。
可是现在,孩子在一个家庭中堪称“明珠”,不少父母爱孩子到了“捧在手心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的地步,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拖地吧!”“去去去,小毛孩子能干什么!”但事实是,如果在父母的心里,我们永远是他们的小毛孩子,我们一直囿于他们的关爱之中,不去体验,不敢实践,又怎会培育劳动精神呢?所以,冲出温室,在阳光下,大胆实践,培育劳动之精神!?(从反面论证不劳动就不能培育劳动精神;要想弘扬劳动精神,就不能囿于温室)
如何进行劳动教育?如何培育劳动精神?(提出问题)
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劳动惩罚是不是劳动教育?能不能培育劳动精神?不是!不能!因为学生在劳动惩罚中体会到的不是劳动的快乐、光荣和美,领略的不是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的道理。
芬兰的劳动教育则不是如此。比如物理课,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装有木块、气球、皮筋、泡沫、轮子等物品的工具箱,让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