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中国炼油行业现状及趋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及中国炼油行业现状及趋势 ? ? 一、炼油:对不同分子重量(沸点)组分进行分类的工程 ? ? 炼油的本质是对原油中不同分子重量或者说沸点的成分进行分离,分离的主要手段是蒸馏,但由于轻组分需求量远大于重组分,所以需要对于蒸馏出来的重组分进行裂化加工,于是乎出现了蒸馏+裂化工艺的不同组合。因为内燃机对汽油存在高辛烷值的要求,重整工艺便是用于改变汽油中烃类的分子结构以提高芳烃成分占比。 ? ? 炼油厂主要工艺及对应产品 ? ? 在炼油工艺中,主要的大类工艺有蒸馏、裂化和重整三大工艺,其中蒸馏分为常压蒸馏、减压蒸馏两道工序,裂化存在热裂化、催化裂化和加氢裂化三小类,重整存在热重整和催化重整两小类。 ? ? 蒸馏:按照三段式汽化蒸馏工艺,对于一个采用大庆油的典型燃料-化工型炼厂而言,原油拔顶气一般为汽油,工序温度为95-100oC,收得率一般为5%,组分以丙烷和丁烷为主;常压一线为煤油,工序温度为145-150oC,收得率一般为9%;常压二线为轻柴油,工序温度为267-270oC,收得率一般为6%-7%;常压三线为重柴油,工序温度为330-335oC,收得率一般也为6%-7%;常压塔底重油工序温度为345-350oC,收得率一般为65-75%。减压蒸馏则需要根据炼厂类型,以生产催化裂化原料或者润滑油料。 ? ? 裂化:直馏汽油占原油质量比重一般不超过25%,且辛烷值较低(只有50左右),发动机无法直接使用,与此同时,用途较窄的高分子量渣油质量占比又偏高(部分油种高达30%),于是乎产生了渣油裂化工艺。当下热裂化辛烷值偏低,有恶臭,基本被催化裂化取代。加氢裂化则是对催化裂化工艺的改进,主要是抑制催化裂化过程中发生的缩合反映和焦炭的生成,该工艺可以获得不含烯烃、收得率高达100%的液体产物。催化裂化工艺的主要产物是气体和液体,固体焦炭占比不高,其中气体收得率一般为10-17%(占裂解原料油质量比例),其中烷烃占比约50%,烯烃占比约30-50%;液体以催化裂化汽油居多,占裂解原料油总质量的40%-50%,催化裂化柴油占30-40%,其中催化裂化汽油辛烷值可以达70-90。焦化本质上属于裂化中的一种,主要用于处理难以处理重残油,以生成汽油、柴油、蜡油等轻组分,主流工艺为延迟焦化。 ? ? 重整:重整是将轻质原料油中烃类重新调整结构、生成大量芳烃的工艺,主要是为了提高汽油的辛烷值。热裂化因为辛烷值偏低,所以热重整也基本被催化重整所替代,其中催化剂一般是铂,该催化剂对砷等杂质较为敏感。 ? ? 在炼油的产品结构中,汽油、柴油以代表的成品油是最主要的,其次是LPG、石脑油和石油焦等副产物。 ? ? 不同区域成品油收得率 ? ? 二、炼油利润:将区域差异纳入裂解价差核算模型 ? ? 1、全球三大炼油增量炼油产能主要来自于亚太 ? ? 截至2018年,全球有1亿桶/天的炼油产能,其中北美、欧洲和亚太产能依次有2233万桶/天、1568万桶/天和3475万桶/天,为全球三大炼油中心,其中增量自1990年以来持续来自于亚太。其中北美以美国为中心(1876万桶/天),美国PADDI、PADDII、PADDIII工艺相近,但因为油源存在较大差别需要加以区分,西北欧以ARA(阿姆斯特丹、鹿特丹、安特卫普三个港口)地区为代表,亚太区域则一般以新加坡、韩国为代表,重要的增量来自于中国和印度。 ? ? 全球炼油中心取样 ? ? 欧洲各国炼油产能(千桶/天) ? ? 2、炼油中心对比:区域市场特征孕育不同的工艺路线 ? ? 因为需求结构和历史成因,美国没有HCU(加氢裂解)和TCU(热裂解)装置,西北欧和新加坡没有COK(焦化)装置。在典型工艺中,二次加工工艺以FCC(催化裂解)最为关键和普遍。 ? ? 典型炼油厂工艺组合 ? ? 究其原因,区域的工艺选择主要来自于成品油消费结构决定和区位约束(油源)。若以全球为基准,2018年全球成品油消费总量1亿桶/天,其中汽油占比26%,柴油占比28%,煤油占比8%,燃料油占比7%。 ? ? 而在三大炼油中心,2018年全球汽油消费量2586万桶/天,区域消费占比中北美42%,亚太27%,欧洲8%;柴油消费量2826万桶/天,区域消费占比中亚太33%,欧洲24%,北美19%;煤油费量781万桶/天,区域消费占比中亚太36%,北美25%,欧洲20%;燃料油费量725万桶/天,区域消费占比中亚太37%,欧洲13%,北美7%;可见汽油消费中心在北美,柴油、煤油和燃料油消费中心在亚太。 ? ? 从体量来分析,美国成品油消费量占北美的83%,中国占亚太的38%,欧洲单个国家占比均较小,在炼油利润核算中常以ARA地区为代表。在美国,2018年汽油消费占成品油消费的比例高达46%,欧洲柴油消费占比45%,中国汽油柴油消费占比依次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1****388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神笔书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