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洋河的跌停说起
正文
从洋河的跌停说起
文1:从洋河的跌停说起
历史数据显示,在白酒业上市公司中,洋河是当之无愧的成长王。
4月27日 ,洋河股份(002304.SZ)发布了2017年一季报,次日跌停。
市场先生对一季报的思考可能是这样的:鉴于利润表上的营业收入,要么收到现金,要么变成应收票据或应收账款,所以先对比了营业收入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关系。在往年一季报,销售收到的现金均高于营业收入,而2017年一季报销售收到的现金为67.4亿元,远低于75.9亿元营业收入。再看应收票据和应收账款合计增加额仅0.4亿元,微不足道。考虑到销售收现金和应收都是含(增值)税口径,而营业收入是不含税口径,含税加总数据大幅低于不含税的营业收入,这不是涉嫌财报数据造假吗?
接着查看了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往年同期,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都是高于净利润的,证明公司实打实地赚到了真金白银。而2017年,经营现金流净额暴降至11.7亿元,不足报表净利润(27.4亿元)的一半。
从这两点,市场先生推测出,洋河酒销售不行了,报表利润只是纸上富贵。此时再看股价。发现洋河股份自年初低点67元起步,四个月时间上涨了30%多,若自股灾后计算,已经接近翻倍,“一定积累了大量获利盘”。所以,利空来袭+获利盘众多,应该抢在别人前面跑掉。
由于有一大群人信奉“市场总是对的、价格反映一切”,不管什么原因,既然别人低价割肉,一定有某种我不知道的原因。所以,他割我也割,大家一起割。正所谓世上本没有跌停,割的人多了,便成了跌停。
可是,在跌停之际,一部分人,包括老唐,却出手买入了。股价在近几天时间里晃晃悠悠地又爬起来了大半个板。
错误解读财报
“老唐们”敢出手,是因为市场先生对财报的解读是错的,知识性错误。
先看一季度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大降是事实,但原因是公司提前把?X收了。如果以半年为一个时段,将前一年四季度和当年一季度数据之和,做个同比,就一目了然。2016年10月至2017年3月,销售收到现金128.4亿元,应收增加额1.3亿元,同期营收101亿元。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不仅超过了营业收入,而且与往年同期相比,比例还是上升的。这与预收款余额从2016年四季度初的13.4亿元,增加到四季度末的38.5亿元,再减少为2017年一季度末的13.6亿元,是完全吻合的。
简单理解,洋河有24.9亿元(含税)的订单,在一季度交货并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一季度营业收入,却“没有在2017年一季度内收到现金”,为什么?因为在2016年12月31日之前就收到钱了。提前收到钱,却成了利空,很搞笑吧?
再看经营现金流净额问题就是小儿科了。直接假设这24.9亿元货款,不是在2016年12月31日以前收到的,而是耽误了几日,到2017年元旦后才收到。于是,“经营现金流净额锐降53%”的重大利空,瞬间变成“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大幅上升”的重大利好。
这种无厘头跌停板,贵州茅台(600519.SH)也有过。2013年8月31日,茅台公布半年报,9月2日,跌停,收在117.53元位置(复权价,下同)。三年半后,站在茅台400元之上回看,当年的跌停可怕吗?一点儿也不可怕。跌停乃至其后4个月的阴跌,都是天降黄金雨!
洋河的主观能动性
自2015年8月31日首次买入至今,洋河在企业经营方面是令我满意的。至于股价,短期是跑输五粮液(000858.SZ)和泸州老窖(000568.SZ)了。可能要在更长的赛道上,才能看出真本事。
究竟需要多长的赛道?老唐曾撰文《解密洋河的高成长》(刊发于2016年4月29日《证券市场周刊》),回看2006年至今几大名酒企的发展轨迹(洋河于2009年上市,可追溯的披露数据是2006年),2006年,洋河的营收只有山西汾酒(600809.SH)的2/3,今天则是后者的近4倍;2006年,洋河的营收只有泸州老窖的57%,今天是后者的2倍多;2006年,洋河的营收不到五粮液的15%,今天是后者的70%。在白酒业上市公司中,洋河是当之无愧的成长王。
如果以茅台净利润数据作为标杆100,则2006年五粮液、老窖、汾酒、洋河的利润分别为78、23、17、12;到了2016年,五粮液、老窖、汾酒分别萎缩为41、12、4,只有洋河,从12大幅成长为35。今天,洋河的净利润已经是老窖的3倍多,汾酒的近10倍,距离酒业老二五粮液,也仅有不足15%的差距了。
面临同样的市场环境,无论品牌、技术或者历史都不占据明显优势的洋河,为什么可以获得远远超越同行的经营回报?在《解密洋河高成长》一文中,老唐认为背后的秘诀是“大股东和管理层相互制衡的股权结构带来的强大执行力”。首先,管理层及其他核心人员共计持有公司近25%的股份,以当前1250亿市值计算,整个管理层及其他核心人员有超过300亿身家压在公司里,他们跟股东站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