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夷待访录之财计》完整版原文全文.pdfVIP

《明夷待访录之财计》完整版原文全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财计》原文 财计一 后之圣王而欲天下安富,其必废金银乎? 古之征贵征贱,以粟帛为俯仰。故公上赋税,有粟米之征、布缕之征是也, 民间市易, 《诗》言 “握粟出卜”, 《孟子》言 “通工易事,男粟女布”是也。 其时之金银,与珠玉无异,为馈问器饰之用而已。 三代以下,用者粟帛而衡之以钱,故钱与粟帛相为轻重。 汉章帝时,谷帛价贵,张林言: “此钱多故也,宜令天下悉以布帛为租,市 贾皆用之,封钱勿出,物皆贱矣。” 魏明帝时,废钱用谷。桓玄辅晋,亦欲废钱。孔琳之曰: “先王制无用之货 以通有用之财,此钱之所以嗣功龟贝也。谷帛本充衣食,分以为货,劳毁于商贩 之手,耗弃于割截之用,此之为弊者,着自于曩。”然则昔之有天下者,虽钱与 谷帛杂用,犹不欲使其重在钱也。 梁初唯京师及三吴、荆、郢、江、湘、梁、益用钱,其余州郡杂以谷帛,交、 广之域全以金银为货。陈用钱兼以锡铁栗帛,岭南多以盐米布,交易不用钱。北 齐冀州之北,钱皆不行,交贸者皆绢布。后周河西诸郡或用西域金银钱,而官不 禁。 唐时民间用布帛处多,用钱处少。大历以前,岭南用钱之外,杂以金银、丹 砂、象齿。贞元二十年,命市井交易,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宪宗诏天下有 银之山必有铜,唯银无益于人,五岭以北,采银一两者流他州,官吏论罪。元和 六年,贸易钱十缗以上参布帛。太和三年,饰佛像许以金银,唯不得用铜。四年, 交易百缗以上者,粟帛居半。按唐以前,自交、广外,上而赋税,下而市易,一 切无事于金银,其可考彰彰若是。 宋元丰十二年,蔡京当国,凡以金银丝帛等贸易勿受,夹锡钱者以法惩治。 盖其时有以金银为用者矣。然重和之令,命官之家,留见钱二万贯,民庶半之, 余限二年听易金银之类,则是市易之在下者,未始不以钱为重也。绍兴以来,岁 额金一百二十八两,银无额,七分入内库,三分归有司,则是赋税之在上者,亦 未始以金银为正供,为有司之经费也。 及元起北方,钱法不行,于是以金银为母,钞为子,子母相权而行,而金银 遂为流通之货矣。明初亦尝禁金银交易,而许以金银易钞于官,则是罔民而收其 利也,其谁信之! 故至今日而赋税市易,银乃单行,以为天下之大害。盖银与钞为表裹,银之 力绌,钞以舒之,故元之税粮,折钞而不折银。今钞既不行,钱仅为小市之用, 不入贡赋,使百务并于一途,则银力竭。元又立提举司,置淘金户,开设金银场, 各路听民煽炼,则金银之出于民间者尚多。今矿所封闭,间一开采,又使宫奴主 之,以入大内,与民间无与,则银力竭。 二百余年,天下金银,纲运至于燕京,如水赴壑。承平之时,犹有商贾官吏 返其十分之二三,多故以来,在燕京者既尽泄之边外,而富商、大贾、达官、猾 吏,自北而南,又能以其资力尽敛天下之金银而去。此其理尚有往而复返者乎? 夫银力已竭,而赋税如故也,市易如故也。皇皇求银,将于何所!故田土之 价,不当异时之什一,岂其壤瘠与?曰:否。不能为赋税也。百货之价,亦不当 异时之什一,岂其物阜与?曰:否。市易无资也。 当今之世,宛转汤火之民,即时和年丰无益也,即劝农沛泽无益也,吾以为 非废金银不可。废金银,其利有七:粟帛之属,小民力能自致,则家易足,一也。 铸钱以通有无,铸者不息,货无匮竭,二也。不藏金银,无甚贫甚富之家,三也。 轻赍不便,民难去其乡,四也。官吏赃私难覆,五也。盗贼胠箧,负重易迹,六 也。钱钞通路,七也。然须重为之禁,盗矿者死刑,金银市易者以盗铸钱论而后 可。 财计二 钱币所以为利也,唯无一时之利,而后有久远之利。以三四钱之费得十钱之 息,以尺寸之楮当金银之用,此一时之利也。使封域之内,常有千万财用流转无 穷,此久远之利也。后之治天下者,常顾此而失彼,所以阻坏其始议也。 有明欲行钱法而不能行者:一曰惜铜爱工,钱既恶薄,私铸繁兴。二曰折二 折三,当五当十,制度不常。三曰铜禁不严,分造器皿。四曰年号异文。此四害 者,昔之所同。五曰行用金银,货不归一。六曰赏赉、赋税,上行于下,下不行 于上。 昔之害钱者四,今之害钱者六。 故今日之钱,不过资小小贸易,公私之利源皆无赖焉,是行钱与不行等也。 诚废金银,使货物之衡尽归于钱。京省各设专官鼓铸,有铜之山,官为开采,民 间之器皿,寺观之像设,悉行烧毁入局。千钱以重六斤四两为率,每钱重一钱, 制作精工,样式画一,亦不必冠以年号。除田土赋栗帛外,凡盐酒征榷,一切以 钱为税。如此而患不行,吾不信也。 有明欲行钞法而不能行者,崇祯间,桐城诸生蒋臣,言

文档评论(0)

186****3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