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机构化下核心资产的分化分析:从均值回归走向基本面异质性.docx

股市机构化下核心资产的分化分析:从均值回归走向基本面异质性.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股市机构化下核心资产的分化分析:从均值回归走向基本面异质性 1.?Q2?机构仓位特征:加仓新能源车为核心的高端制造业 先简要总结一下?Q2?主动型基金机构配置的特征: Q2?主板环比减持,科创板和创业板环比增持。分行业看,增持的行业主要在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和周期赛道,环比增持靠前的行业为电力设备及 新能源、电子、医药、基础化工、汽车等;减持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消费和金融等传统行业,例如 食品饮料,家电,非银行金融,银行,消费者服务等。 进一步对?Q2?机构持仓进行深度分析后,有以下几个值得关注的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Q2?增持的行业主要在高端制造业产业链,“制造业回归”得到再次验证。?高端制造行业自?2020Q2?起得到连续增持,电力设备及 新能源(锂电池(+2.86pct)、太阳?能(+1.03pct))、电子(集成电路(+1.12pct)、半导体设备(+0.47pct)、消费电子组?件(+0.42pct))、医药(医疗服务(+1.97pct)、医疗器械(+0.46pct))等高端制造方?向及其细分均获得大幅加仓。进一步观察,当下核心的产业链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景气?度较高,获得机构持续加仓的,包括新能车、CXO、半导体及医疗服务(医美、民营医院);?第二类是热度同样较高但机构仓位在高位震荡,包括光伏、次高端白酒和创新药。目前, 新能源车产业链持仓占比达到?10.48%,环比增加近?5pct,创近五年新高;CXO、半导体、光伏等均创出历史新高,仓位占比分别达到?6.76%、5.48%和?4.12%。 值得关注的第二个特征是:Q2?上游周期行业机构增持节奏放缓,化工最为强势。上游周期?行业中环比增持幅度扩大的仅有化工(环比?0.35pct→1.03pct)和有色(环比-0.38pct→?0.49pct),其中有色的加仓主要集中在锂、钴等 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的稀有金属行业。 值得注意的第三个特征是?Q2?机构核心资产的内部分化,不少传统白马龙头被明显减持,主?要集中在食饮、家电、保险、银行、保险、地产等领域。?相比于大幅加仓新能车产业链和?电子等高端制造业,机构减持幅度最大的是去年下半年热度最高的 食品饮料和家电,绝对净减仓分别为?2.41pct 和?1.72pct,(其中白酒减仓-1.68pct、白电减仓-1.48pct)。即使剔除掉股价波动的影响,食品饮料和家电的相对净减仓也有-2.08pct 和-1.23pct。事实上,整个下游消费板块由于需求端复苏始终不及预期,加之家电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拖累,消费板块市场表现整体较差,体现机构仓位上就是大幅减持。同样减持幅度明显的是低估值的金融和地产,主要是银行、保险和地产,绝对净减仓分别为?1.12pct、1.33pct、0.54pct。 值得注意的第四个特征是?Q2?机构重仓股并没有明显向?500?亿以下的中小市值群体。从市值的角度看,相较于?2021Q1,2021Q2?的机构仓位在中小市值区间的分布比较稳定,而在大?市值区间出现了幅度较大的调整。中小市值方面,300?亿以下的重仓股仓位占比下降?0.98pct,?300?亿-500?亿的略微上升?0.22pct;大市值方面,500-1000?亿小幅上升?0.41pct,1000-2000?亿大幅上升?4.40pct;2000?亿以上重仓股仓位占比则大幅下降?4.05pct。不难看出,Q2?机构重仓股从?2000?亿以上市值的公司转向?1000-2000?亿市值的公司的趋势较为明显,体现出对于长期主义和能力圈的坚守。 2.?机构化下核心资产的分化:从均值回归走向基本面异质性 2.1.?本轮核心资产内部分化的特征:价值分化,成长重估 本轮核心资产内部分化的特征:价值分化,成长重估。所谓的价值分化:有业绩支撑的价值股相对占优,没业绩支撑的价值股则相对较弱;所谓的成长重估:第一,从量变?到质变,相比于?10?年之前,目前?A 股涌现出一大批硬核的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企业;第二,?从 大盘成长到 中小盘成长,今年以来中证?500?的涨跌幅明显超过了沪深?300?等权重指数;第三,从估值驱动到盈利驱动,会发现过去?5?年?A 股优质成长股的驱动力已经由估值驱动转换为盈利驱动,相比而言优质消费股的估值驱动正在明显上升。在大多数市场投资者缺乏对于成长赛道客观有效的评估和预测能力的背景下,当科技成长赛道进入业绩爆发期时,市场就会产生持续的“超预期”的现象。因此,市场往往低估了优质成长股的盈利驱动,同时也低估了消费股的估值驱动。 对于本轮核心资产内部的剧烈分化,我们认为业绩预期或许可以解释一部分差异,但更精准?的来说,实则是所属赛道的差异主导了分化现象。在当前成分股估值水平均处于历史偏高位?的状态下,所属赛道的差异不仅决定了对个股的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8****213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