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山羊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双基因良种选育.pdf

奶山羊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双基因良种选育.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61/T 1521.3—2021 奶山羊养殖技术规范 第3部分:双基因良种选育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高产良种奶山羊选育方法、选育程序内容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以催乳素受体和促黄体素beta亚基基因选育关中奶山羊、莎能奶山羊等良种奶山羊。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部分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3.1 基因 gene 位于细胞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调控生物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 3.2 催乳素 prolactin 为动物垂体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由199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3.3 受体 receptor 可与细胞外专一信号分子 (配体)结合引起细胞反应的蛋白质,分为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 3.4 催乳素受体 prolactin receptor 催乳素受体位于山羊的16号染色体上,分为长受体(LF) 、中受体(IF) 及短受体( SF1a 及 SF1b) 。 不同催乳素受体由同一基因编码,经转录后选择性剪接而生成。PRLR是调控山羊产奶性能和产羔性能 的重要候选基因。 4 选育方法 4.1 筛选高产个体 筛选头胎产羔数达到2 只以上的奶山羊,以及产奶第3个月日均产奶量达到4kg以上的高产个体作 为功能基因检测的对象。 1 DB61/T 1521.3—2021 4.2 检测高产个体基因型 采用基因测序的方法对高产个体中的催乳素受体基因 (PRLR)和促黄体素beta 亚基 (LHβ)基因 进行基因分型。 5 选择程序 5.1 血液采集 从山羊的颈静脉采取1mL的血样或从耳部采取0.5g的耳组织。 5.2 DNA 提取 利用DNA提取试剂盒从血液或耳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 5.3 扩增目的片段 根据催乳素受体基因 (PRLR)和促黄体素beta 亚基 (LHβ)基因的DNA序列分别设计扩增PRLR 基因外显子9和LHβ基因5′非翻译区的特异引物 (附录A)。 5.4 检测目的片段 利用2 %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的目的片段。 5.5 DNA测序 利用DNA测序技术检测基因的分型和统计不同个体的基因型。 5.6 基因型选配 从5.5中检测的个体中筛选具有催乳素受体基因 (PRLR)的GG基因型以及促黄体素beta 亚基 (LHβ )基因的CC基因型的优秀个体进行杂交或者选同交配。 5.7 基因型的横交固定 在不同基因型杂交后代中筛选同时具有GG和CC基因型的个体进行横交固定。 5.8 纯合基因型个体组群 在横交固定的个体中检测和筛选基因型聚合纯化在一起的个体组群。 5.9 稳定基因型 采用基因型选同交配的方法稳定基因型,从而形成产羔率和产奶量高的奶山羊核心群。 5.10 选育高产奶山羊新品种 (系) 对含有以上2 个基因型的个体进行遗传稳定性和生产性能稳定性的检测,结合常规育种方法,选育 出高产奶山羊新品系或新品种。 A 2 DB61/T 1521.3—2021 附 录 A (资料性) 扩充特异引物 A.1 双基因型聚合育种技术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DNA测序,基因克隆,琼脂糖凝胶电泳。 A.2 双基因型聚合育种技术用统计方法 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回归模型。 A.3 双基因型聚合育种技术所需仪器设备 PCR扩增仪 (可设定温度梯度); 电子天平 (精度为0.0001g); 常温高速离心机 (最大转速为15300rpm); 低温冷冻离心机 (能设定为4 ℃); 移液器 (通用标准吸头有6个规格:10ul、20ul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