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课件.pptxVIP

2023届高考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诗歌鉴赏之送别抒怀诗第壹情境导入Part one【情境导入】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惟有别离多。 ——李叔同《送别》 【情境导入】你会如何对一个即将远行的朋友说再见?【情境导入】古时交通不便,通讯落后,路途艰险,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常常为不得不远行的亲人、恋人、友人设亭送别、摆酒饯别、吟诗话别。送别成了古典诗歌中的一个永恒主题。出行原因:或拜师游学,或求取功名,或迁谪宦游,或征戍充军,或出使异域,或归隐山林第贰链接高考Part one【链接高考】试卷古诗词阅读考察篇目2022·全国新高考Ⅱ卷李白《送别》2022·全国乙卷 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2020·新高考全国Ⅰ卷杜甫《赠别郑炼赴襄阳》2020·浙江卷王勃《秋江送别》王昌龄《送柴侍御》2020·江苏卷王安石《送沈康知常州》2018·北京卷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2018·浙江卷李颀《送王昌龄》第叁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Click here to enter your text.Cli任务一Part one【任务一】诗歌例析: 调动阅读经验,概括诗中情感阅读经验诗中情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对友人前程的美好祝愿【任务一】诗歌例析: 调动阅读经验,概括诗中情感知识点提炼(《学语文》P531)送别诗中的常见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与勉励(对友人前程美好的祝愿);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第肆任务二Part one【任务二】读诗示范: 学习鉴赏方法,提炼有效信息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任务二】读诗示范: 学习鉴赏方法,提炼有效信息1.想标题(包括作者)2.读注释3.悟意象4.明情感5.析技巧(1)BD(2)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学以致用】(小练1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照以上读诗示范,完成诗歌鉴赏。送韩十四江东觐省①杜 甫兵戈不见老莱衣②,叹息人间万事非。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黄牛峡③静滩声转,白马江④寒树影稀。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注] ①这首诗是诗人在成都附近的蜀州白马江畔送韩十四去江东探亲时写的。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老莱衣:相传为春秋时隐士,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③黄牛峡:位于今宜昌之西。韩十四去江东探亲要经过此地。④白马江:在蜀州东北十里处。【活动】小组讨论后,补充完善自己对本诗的理解,并派一名代表将本组的理解整理后上台呈现。(注意:五个步骤并不一定是截然分开,依次进行的,上台呈现时可以根据诗歌特点融会贯通。)1.想标题:觐省(探望双亲)2.读注释:①点明时代背景(安史之乱尚未平定);②运用了典故;③点名颈联的技巧是虚实结合3.悟意象:①兵戈(点明时代背景);②黄牛峡、回转的滩声(暗示此行艰难);③寒江(江上雾霭渐浓,寒风吹来,砭人肌骨,表达诗人内心的孤寂);④稀疏树影(营造凄凉的意境与氛围)4.明情感:①对国家战乱动荡、人间世事沧桑的忧愤;②对骨肉同胞的思念及家破人散的哀痛;③对友人前途渺茫及行程艰难的忧虑;④对友人的勉励:各自努力,珍重前程;⑤对未来世事难料的怅惘5.析技巧:用典(感叹时局动荡,难见天伦之乐,从侧面扣题“觐省”);借景抒情;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①以静衬动(或动静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以峡岸的静衬托江水的汹涌,表现了对友人行程艰难的忧虑。②视听结合,“滩声”是从听觉的角度描绘一路旅途辗转艰险的情景,“白马江寒树影稀”则是从视觉角度写离别之景。③虚实结合,“黄牛峡静滩声转”是虚写,想象友人过黄牛峡时的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