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兵车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培育同学诵读的爱好,使同学在诵读中感受形象、再造形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2.联系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了解统治者连年用兵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在比较阅读中对李白和杜甫两大诗人进行争论性学习。 〔二〕内容选取:与诗歌相关的背景材料和诗歌体裁;扩展学问面的李白的《古风·其十九》。 〔三〕过程支配: 1.通过同学的反复朗读,老师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让同学在朗读中挖掘诗歌中的信息,对其进行补充空白、详情,进行制造性的想象,使诗歌形象化,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体会诗歌语言和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以及诗人的创作风格,通过听录音朗读让同学自己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读出这种感情。 3.在把握诗歌的艺术风格基础上进行争论性学习:比较《兵车行》和《古风·其十九》。 〔四〕方法、手段: 1.朗读。通过反复朗读让同学自己慢慢品尝,老师作适当引导和点拨。 2.同学相互评价朗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同学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3.让同学发挥制造性想象,进行角色扮演。假设同学是诗人或者是诗中人物,发表感想或进行其他形式的表演,让同学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二、教学实施 〔一〕导入:介绍杜甫,导入新课 1.同学介绍杜甫〔主要是举例所学的名篇名句〕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春望》〕…… 2.简洁介绍杜甫及作品背景 《兵车行》这首诗是杜甫在天宝十一年〔752〕年困守长安时候所作。关于诗的背景,一般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玄宗用兵征讨吐蕃,一说是征讨南诏,多取后一说。《资治通鉴》载:“天宝十载四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诏蛮……士卒死者六万,仲通仅以身免。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其战功。……制大募两京及河南北兵以击南诏。人闻云南多瘴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震野。” 3.释题——“行”的读音xíng。“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这首诗属于歌行体。歌行体的诗长于叙事,且多含感叹之意。 〔二〕同学初读全诗,初步感知 1.要求看阅读提示注解等各方面内容,预备老师的提问 2.提问 〔1〕要完好地表达一件事,就要抓住这件事的几大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前因,后果。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它表达了一件什么事,哪位同学抢先回答? 明确:它讲的是唐玄宗天宝年间,朝廷穷兵黩武,为了和南诏连续作战,在长安一带大肆征兵所造成的惨痛后果。 〔2〕大肆征兵,老百姓生离死别的画面可以用文中的哪些诗句来描述?明确:诗歌的第一段 〔三〕分析诗歌第一段 1.同学齐读,正音“耶”、“干”,释义“耶娘”、“妻子”、“干”。 “耶”通“爷”,父亲。 “干”读“gān”,冲。 “妻子”,妻子和子女。 2.问:“耶娘妻子”相送时为什么会“牵衣顿足拦道哭”? 明确:这不是一般的相送,很可能是生离死别。 3.老师追问:这一点可以从后面的哪些诗句得到印证? 明确:“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4.问:“尘埃不见咸阳桥”一句中的“不见”可否理解成咸阳桥特别卫生、一尘不染呢? 明确:不对,应当说明白当时被抓的“行人”和相送的亲人之多,扬起的尘埃淹没了咸阳桥。 5.要求同学绽开自己的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一送别场面。 〔四〕分析诗歌其次段 1.指名读,由同学评价。 2.问:“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一句中的“道旁过者”、“行人”可能指何人?“点行频”何以见得?在诗中有没有详细的描述? 明确:道旁过者——杜甫 行人——征人 点行频——“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3.“点行频”的根本缘由是什么? 明确:“武皇开边意未已,边庭流血成海水。” 4.问:“武皇”指何人?上述诗句说明白什么? 明确:借指唐玄宗,含蓄地表达了对以唐玄宗为代表的唐皇朝统治者“开边”政策的指责。 〔五〕分析诗歌第三段 1.让同学齐读后说说这一段中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同学回答最终一句,“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怪怕人的! 老师补充:第一段写人哭,这一段就写鬼哭了。连鬼都哭,你说惨不惨? 2.问:对于这样的惨相,役夫是否“敢申恨”? 明确:不敢,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