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系统综合作业课程教学大纲.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能系统综合作业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中文名称:储能系统综合作业 课程英文名称:Synthetic Project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课程编号:204T0620 学分:2.5 学时:2.5W 先修课程:电路原理(一)/(二)、电子技术基础(一)/(二)、电力系统分析基础、电力电子技术III 适用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选修 使用教材:吴福保,杨波,叶季蕾.电力系统储能应用技术.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4. 开课单位:电气与新能源学院 一、课程性质 《储能系统综合作业》课程是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专业的专业拓展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获得有关储能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对能源及储能系统的开发、转换与利用,使学生获得较宽广的储能系统知识。 二、课程目标: 课程思政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储能系统领域的认识,并了解典型的储能装置、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在设计中培养创新意识,了解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对储能系统的影响。 课程目标1: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实践,了解储能系统中的各种典型环节和控制过程,并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控制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设计开发等研究,对储能技术在电力系统中配置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课程目标2:培养专业文献搜索、阅读分析、课题研讨、团队分工等能力,团队成员之间能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协调,能够及时独立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 课程目标3:能够认识到电力工程设计与理论课程的差异,认识到自主学习对于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到学科专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终身学习的思维和行动能力。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1.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3.2:能够针对电力系统和储能系统工程设计与产品开发的特定需求,完成元件和系统的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3.3:在电力系统和储能系统工程设计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课程思政目标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2.使用现代工具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电力系统和储能系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与设计。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3.个人和团队 9.2: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能够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课程目标2 4.沟通 10.1:能就专业问题,以口头、文稿、图表等方式,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回应质疑,理解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公众交流的差异性。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项目管理 11.3:能在多学科环境下(包括模拟环境),在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过程中,运用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方法。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终身学习 12.2: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等。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三、实验项目内容及学时安排 序号 实验项目 学时 实验性质 备注 验证 设计 综合 必做 选做 1 集中理论授课:储能技术原理、特点及发展现状的介绍,储能系统案例的分析与讨论。 2 √ √ 2 集中理论授课: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经济机制评价,储能系统的设计及主要面临的问题等相关的行业标准教学。 2 √ √ 3 学生自我实践: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综合作业方案设计、执行、课程报告的撰写与答辩等工作 可持续数周(5-8) √ √ 4 学生成果提交与答辩:按照综合作业要求,学生以团队的形式提交成果并参加答辩 0.5 √ √ 四、各实验项目的具体内容及与课程目标的支撑关系 序号 实验项目 具体内容及要求 支撑的课程目标 1 集中理论授课 主要讲解储能技术的发展、运行控制技术及其在新能源发电中的应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类储能技术,了解储能系统的关键材料、器件、装置和应用技术,以期达到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并提高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学生自我实践 在教师的指导下,自我组队、分工,设计仿真方案,对储能技术相关的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和仿真验证,能正确采集、整理数据,对仿真结果进行关联、建模、分析和解释,获取合理有效的结论。该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处理及评估能力。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3 学生成果提交与答辩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课题要求及规定的格式,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并参加结题答辩,从而锻炼学生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3 课程目标4 五、考核方式【3】及成绩评定标准 1.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考核根据说明书或论文(占40%)和结题答辩(占60%)情况进行综合

文档评论(0)

大学教学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