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李斯炽班”培养方案
(2013 年修订)
培养特色鲜明的中医人才是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学校坚持继承与创新并重,按照“秉承传统,崇尚创新,注重人文,强化能力,面向临床”的原则,积极探索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四川省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办以成都中医学院首任院长、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李斯炽命名的中医特色班,旨在造就一批“通人文、强经典、重传承”的中医药专门人才。通过市场调研,结合社会需求,根据中国中医学教育标准,制定“李斯炽班”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
坚持继承与传承并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职业以及传统文化素质;系统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基础、临床知识,具有较强的中医传承能力、正确的辨证论治思维方法、较高的中医临床诊疗水平以及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在上级医生指导下熟练准确地运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对常见病进行辨证论治,对常见的急重症进行急救处理, 具有一定的中医研究能力的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中医人才。
二、培养要求
(一)素质要求
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具有良好的公民道德与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心理健康。
热爱中医事业,将中医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人类的健康作为自己的职业责任。
尊重患者及家属,具有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交流、沟通的意识与能力。
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依法行医的法律观念,能够用法律保护患者和自身的权益。
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身体健康。
具有自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知识要求
具有较扎实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古汉语水平。
掌握中医学基础理论、方药理论的基本知识。
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中医经典理论与
知识。
掌握中医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诊疗知识。
掌握西医基本的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知识。
熟悉中医“治未病”等预防医学知识及中医康复知识;熟悉健康教育、疾病预防知识。
熟悉基本的药理知识及临床合理用药原则。
熟悉预防医学知识,了解常见传染病的发生、发展、传播的基本规律及防治原则。
熟悉医学心理学、医学伦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国家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技能要求
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采集病史和书写病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及方药、针灸等内外治疗方法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具有较强的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和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对一般急症进行初步诊断、急救处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应用中医古典医籍的能力。
具有运用诊断学基础知识进行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根据疾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合理选择临床技术和方法、手段进行诊断、治疗疾病的能力。
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能力。
具有利用图书文献资料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的能力;具有运用一门外语初步阅读医学文献的能力。
三、培养方案
(一)主干学科中医学
(二)主要课程
大学语文、古代汉语、中国古代哲学、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治法与方剂、黄帝内经、伤寒论、温病学、金匮要略、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医学形态学、医学机能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医学心理学、医
2
学伦理学等。
(三)课程设置
设置要求
强调“先中后西”(通过入学教育、先期开设中医课程等)、“强化经典”(增加经典课时数),加强“中医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思维方法”、“临床技能”、“中医传承能力”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史哲素质”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培养的训练。
第一,要求修读中国文化、中国古代汉语、古代哲学、中医医易学、道教与中医学等,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之文、史、哲的素养。
第二,要求具有坚实的中医基本理论及内妇儿外科等临床病证诊治理论知 识,掌握《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等经典著作和历代各家学术流派的学术思想,强化中医基础、中药、诊法、方剂、治则治法等相关理论的学习。
第三,要求具有熟练的中医四诊、针灸推拿等基本技能;要求具有正确的中医临证思维方法。
第四,要求具有较强的临床研究能力,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跟师学习和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临床科研设计与实施、医学统计、数据分析、研究报告和科研论文撰写等,使科研能力得以训练。
课程内容
分为必修课、限选课和任意选修课三部分。设置传统与现代人文素养课程群、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课程群、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课程群、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课程群四大板块。共计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想象与真实:网络玄幻小说《诡秘之主》的空间叙事研究.pdf VIP
- GB 1499.2-2024 钢筋混凝土用钢 第2部分:热轧带肋钢筋.pdf VIP
- 2024~2025学年10月山东青岛城阳区青岛实验高中高一上学期月考数学试卷(详解版).pdf VIP
- 《中国重症肌无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国庆双节小区物业安全温馨提示.doc VIP
- 《强制性条文实施计划》.docx VIP
- 长春易加科技-数字化互联化智能工厂解决方案.pdf VIP
- 23CJ87-1 采光、通风、消防排烟天窗(一)参考图集.docx VIP
- 车辆GPS动态监控管理制度完整.doc VIP
- 2-2《TIPS操作手册(公共代码管理子系统)》.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