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纪实.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 这里是全国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这里是全国优质蔬菜生产基地。这里是全国优质畜产品养殖基地。这里是全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这里古老年轻,生生不息! 这里得天独厚,孕育传奇! 出字幕标题:希望的沃野 腾飞的农业 绥化市北林区发展现代化 大农业纪实 北林,一片播种希望、收获丰收的土地。六河九岸,肥田沃土, 天然禀赋,人杰地灵。目前,拥有耕地324 万亩,农业人口60 万人, 连续十一年被国家评为产粮大县。2014 年,全区粮食总产 30.54 亿斤,农业总产值实现 165 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实现 10543 元。 好风凭借力,乘势展宏图。近几年,新一届北林区委、区政府班子,按照省、市的部署,站在更高的层面上,以更广的视野来审视“三农”问题,把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作为执政的根本要素紧紧抓在手上, 确立了“以农为基础,以民为核心,以增为追求,以收为目标”的工作方针,科学配置要素,加快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了现代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长效机制,现实一步步把理想拉近。 围绕市场需求,深化结构调整,打造高效产业群,是北林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一招。 调整结构,是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怎么调?向哪调?调多少?曾经困扰着北林人的思维。是资源的合理开发、市场的有力牵引、农民 的首创精神拓宽了战略性调整的新视野。 1 发展粮食既是政治任务,又是经济任务。种什么样的粮食?才能在保障国家需要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增收?北林区做出了很好的诠释。 用布局的区域化挖掘资源潜力。巩固发展了西部乡镇为主的玉米主产区,以东部乡镇为主的大豆主产区,沿河乡镇乡镇为主的水稻主产区,围路、围水乡镇为主的经济作物主产区。10 年来,通过专业化生产,粮食产出能力累增 14 亿斤,给农民带来收入近亿元。同时, 辟建水稻、玉米、大豆高产创建面积 80 万亩,平均产量比非攻关区高出 10%,预计今年高产攻关地块的农民平均增收 300 元。 用耕作的机械化挖掘增产潜力。共创建 25 个千万元以上大型农 机合作社,全区大型整地和收获机具达到 1800 台。旱田深松整地面积年均 100 万亩,田间机械化率达到 90%以上。 用经营的产业化挖掘增值潜力。坚持工业化的思维来谋划和推进 农业,金龙油脂、嘉香米业、龙王豆粉等龙头企业牵动基地发展能力 不断增强。省、市级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 7 家和 26 家,粮食订单面 积发展到 80 万亩,带动农民增收 3000 万元以上。 如何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成为北林区快速增加农民收入的金钥匙。这得益于广大农民拥有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得益于区委、区政府的有力扶持。 烤烟产业,曾经多灾多难、历经坎坷。在今天北林区的眼里,烤烟经济已然成为区乡村民四级增收的“黄金链”。几年来,全区烤烟面积始终保持在 3 万亩左右,年创税收 2500 万元,烟农总收入年均 实现 1 亿元以上。 蔬菜生产是区委、区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几年来,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强化了蔬菜生产专线力量,财政拿出 1000 万元专门扶持棚室小区建设。先后组织乡村干部和种植大户到内蒙、吉林、山东等地学习培训。目前,全区瓜菜面积发展到 50 万亩,其中棚室发展到 1 万亩。永安镇永兴村投入 700 万元,建设温室 70 多栋,菜农户均年 收入可达 8 万元。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经济的大发展,也为结构优化注入了生机和 2 活力。红旗晚西瓜、绥胜菇娘、东兴油豆角、三井晒烟、团结大葱、东富马铃薯等产业已经形成较大气候。红旗晚西瓜年种植面积 1 万多 亩,亩均收入 3000 元,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大连等地区。“跨越三分天下、构筑半壁江山”不仅是一句口号,也是实实在 在的行动。北林区有力克服了市场飘摇、资源限制、资金紧张等困难, 高举发展畜牧、致富农民的大旗不动摇,兴基地,建小区,抓防疫, 推动全区畜牧产业规模不断扩张、质量明显提升。生猪、肉牛、禽类饲养量分别发展到 175 万头、27.5 万头和 2600 万只。 坚持趋利避害,狠抓基础投入,构筑推进动力源,是北林区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二招。 在北林区的眼中,狠抓农田基础建设不仅仅是抵御灾害的保护伞,更是保农发展、促农增收的奠基石。 几年来,北林区委、区政府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打好打赢了一场场农业基础建设项目的攻坚战。 投资 1.72 亿元开发的 15 万亩国家级现代农业水田示范区,达到田林路渠提档升级、桥涵闸槽综合配套的建设标准。2014 年,这个区域水稻大面积亩产 670 公斤,农民人均增收 2744 元。 投资 3302 万元建设的红旗乡旱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控制面积 达到 3.41 万亩,配置大型平移式喷灌机 9 台。2009 年的大旱之年, 该地创下了亩产 968 公斤的高水平,亩增效 180 元。 投资 4021 万元建设的太平川镇土地整

文档评论(0)

mph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谭台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CY11Y3K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