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社会学论文资料).docVIP

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社会学论文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社会学论文资料) 文档信息 : 文档作为关于“文学、艺术、军事或历史”中“古代文学资料”的参考范文,为解决如何写好实用应用文、正确编写文案格式、内容素材摘取等相关工作提供支持。正文5428字,doc格式,可编辑。质优实惠,欢迎下载!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 1 三,28至44是前人误校误改,造成的讹误,校理最难。 4 文2:孟荀仁礼思想之异同 5 一、孔子的仁、礼思想 5 二、善与恶——孟荀“仁”“礼”思想的两种人性基础 6 三、“仁顯礼微”、“依仁成礼”——孟子仁、礼关系论 8 参考文摘引言: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正文 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社会学论文资料) 文1:浅论卢文弨王念孙顾广圻校勘思想之异同 在清一代,朴学大盛。文化史上盛赞的“乾嘉朴学”,实质是对古代文史哲学的史料考证。而清代考证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就是形成了校勘学。一大批杰出的校勘学家,用毕生精力钻研经典、校对群书,涌现了许多出色的校勘学著作,提出了许多卓有建树的校勘学理论,归纳了许多实用的校勘通例,也形成了很多的流派。依据学术特点和在校勘时的侧重点不同,主要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流派:以顾广圻为代表的对校派和以戴震、高邮二王为代表的理校派。而校勘大家卢文弨,属于哪个流派尚有争议,下面一一加以阐述。 卢文弨(1717-1795),初名嗣宗,后更名文弨,字绍弓,一作召弓,号矶渔,又号檠斋,其堂号曰抱经堂,人称抱经先生。乾隆十七年,卢文弨以一甲第三名高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其壬申廷对策得到主考官的赞赏,亦受到皇帝的重视。三十四年,卢文弨以继母年高而辞官养亲。此后的二十余年间,历主各书院讲席,为江南培养了大批人才。他治学勤奋刻苦、态度严谨,这使他在校勘事业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不仅精校了大量古籍,在他的文集和札记中,随处可见对校刻古籍的一些精辟论述。他独到的校勘思想大致有如下几点: 一,识文字、谙音韵、明训诂是校书之基本条件。怎样才能达到以上三点要求?卢氏认为,最可靠的办法是从研究汉儒古训着手,特别是要精研《说文》《尔雅》。卢氏还认为,校勘者必须精读博览,具备各方面丰富的知识,然后始可校书。这是从校书者自身素养来说。 二,推求版式行款,寻求著述义例。古书在流传过程中,不但出现了很多夺误衍倒现象,而且往往连版式、行款、篇目也被妄改,后人以讹传讹,结果弄得面目全非。卢文弨在研读古书和校勘实践中,深刻认识了原书行款版式对于校勘的重要。因此他十分强调对古书原貌的保存,而谆谆教诲:“凡传古人书,当一仍其旧。慎勿以私见改作。 三,不存门户之见,唯善是从。在学术上不专主一说,善于吸取他人之长。卢文弨在校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宋版书之珍贵,但他却无佞宋之癖,因为他清楚地知道:“然书之失真亦每由于宋入,宋人好逞臆见而改旧文”。所以在校书过程中,他都是以宋版或旧本为主要参考。而参以其它版本。各本文字出现差异时,他一般是从宋本,但在经过比较参证认为宋版有讹时,他就宁可从后来之本。 四,强调多闻阙疑,反对不知妄改。校勘中有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绝不能师心自用,凭臆妄改。宋明以来的一些校勘家和刻书家却好逞胸臆,轻于改易古书,结果造成很多新的错误,以至失真现象更加严重。卢文弨本着“多闻阙疑,慎言其余”之旨,他从不强不知以为知,难得其详之处,他宁可留待后人去解决。他的另一个作法是努力保持旧本原貌,给后人留下继续查考的依据。 王念孙(1744-1832),字怀祖,江苏高邮人。是理校派和考据学的代表学者之一。自幼聪慧,8岁读完《十三经》。其父曾延请戴震为念孙授读,于文字、声韵、训诂之学,尽得其传。乾隆四十年(1775)念孙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工部主事、工部郎中、陕西道御史、吏科给事中、山东运河道、直隶永定河道。《清史稿》)罢官之后,王念孙每日以著述自娱,著有《读书杂志》,对9种古籍加以考辨和校订。《读书杂志》范围增大,经史子集无所不包。王念孙在平时博览群书,涉猎极广。特别注重从文字、声韵、训诂、校勘等各个方面进行考释,并融会贯通,力求条理通贯。尤其在归纳古书通例方面有突出的贡献。 归纳古书通例是我国传统古文献学的重要治学方法。王念孙所做的归纳工作,主要是发疑正误例。这样可以掌握古书流传中的错讹规律,有利于整理古书,乃集大成者。《读书杂志》共包括了子史之书10种。他对诸书致误规律的归纳主要通过对《淮南内篇》的校勘体现出来。王念孙共总结出62种体例,例如:“有因字不习见而误者”,“有不审文义而妄改者”,“有不审文义而妄删者”,“有因字误而失其韵者”。大致可分为四大类: 一,1至16例为古书在流传中因字形原因引起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