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轮胎基本知识、结构、骨架材料知识问答
1. 世界轮胎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部件之一,它直接与路面接触,和汽车悬架共同来缓和汽车行驶时所受到的 冲击,保证汽车有良好的乘座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汽车的 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承受着汽车的重量,轮胎在汽车上所起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 视。
一、轮胎的发展历程
很早以前轮胎是用木头、铁等材料制成,第一个空心轮子是
1845 年英国人罗伯特?汤姆逊发
明的,他提出用压缩空气充入弹性囊,见图
1。以缓和运动时的振动与冲击。尽管当时的轮胎是用
皮革和涂胶帆布制成,然而这种轮胎已经显示出滚动阻力小的优点。
根据这一原理,1888 年约翰?邓
录普制成了橡胶空心轮胎,随后托马斯又制造了带有气门开关的橡胶空心轮胎,可惜的是因为内层 没有帆布,而不能保持一定的断面形状和断面宽。 1895 年随着汽车的出现, 充气轮胎得到广泛的发
图 1 世界上第一只充气式轮胎十分简单
图 2 先进的高速轿车子午线轮胎展,首批汽车轮胎样品是 1895 年在法国出现的,这是由平纹帆布制成的单管式轮胎,虽有胎面胶 而无花纹。
直到 1908 年至 1912 年间,轮胎才有了显著的变化,即胎面胶上有了提高使用性能的花纹,从而开拓了轮胎胎面
花纹的历史,并增加了轮胎的断面宽度,允许采用较低的内压,以保证获得较好 的缓冲性能。1892 年英国的伯利密尔发明了帘布, 1910 年用于生产,这一成就除改进了轮胎质量,
扩大了轮胎品种外,还使外胎具备了模制的可能性。随着对轮胎质量要求的提高,帘布质量也得到 改进,棉帘布由人造丝代替,上世纪 50 年代末人造丝又被强力性能更好、耐热性能更高的尼龙、
聚酯帘线所代替,而且钢丝帘线随着子午线轮胎的发展, 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1904 年马特创造了炭黑补强橡胶, 大规模用于补强胎面胶是在轮胎采用帘布之后,
因为在这之
前,帆布比胎面在轮胎使用中损坏得还要快,
炭黑在胶料中的用量增长很快,
上世纪 30 年代每 100
份生胶中使用的炭黑也不过
20 份左右,这时主要在胎面上采用炭黑,胎体不用,现在已达
50 份以
上。胎面中掺用炭黑以前,轮胎大约只行驶
6000km 就磨光了,掺用炭黑后,轮胎的行驶里程很快
1
PAGE
PAGE 2
就得到显著的提高。 现在一组货车轮胎大约可行驶 10 万公里,在好的路面上, 甚至可达 20 万公里。 因此 1913 年
-1926 年,因发明了帘线和炭黑轮胎技术,为轮胎工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7 年,世界著名的米其林轮胎公司开始研制子午线轮胎,并于 胎,子 1946 年生产子午线结构的轮 它开午线轮胎的诞生, 标志着轮胎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创了轮胎发展史的新纪元。
在美国于 1896 年第一家制造充气轮胎的厂家是古德里奇公司 ( Goodrich )。在中国于 1931 年在上海的一家轮胎制造厂生产出国产第一条汽车轮胎。
轮胎的生产经历约一个多世纪的发展,由原来的基本接近于手工制作,见图 3,逐渐发展到半
自动化生产,近十年世界上很多知名的轮胎公司纷纷对轮胎特别是子午线轮胎的生产工艺进行改进,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当今的轮胎及轮胎生产技术已较为先进见图 2 和 图 4
二、新兴的子午线轮胎生产工艺
米其林C3M 技术
C3M 全称为 Command+Control+Communication Manufacture ,建议译为指挥 + 控制 + 通讯 与制造一体
化系统” 。
C3M 技术有 5 项要点:连续低温混炼;直接压出橡胶件;
成型鼓上编织/ 缠绕骨架层;预
硫化环状胎面;轮胎电热硫化。
C3 M 技术的关键设备是特种编织机和挤出机。 C3 M 技术通过以成
型鼓为核心,合理配置特种编织机组和挤出机组而得以实现。特种编织机环绕成型鼓编织无接头环 形胎体帘布层和带束
层,并环绕成型鼓缠绕钢丝得到钢丝圈。挤出机组连续低温(
90 C 以下)混炼
胶料,压出胎侧、三角胶条以及其它橡胶件。
C3 M 技术特点是:部件既不经过冷却/停放,也不需
要再加工或预装配,直接送到成型鼓上一次性完成轮胎成型。在成型过程中,成型鼓一直处于加热 状态,胎胚在成型的
同时被预硫化从而达到定型。
米其林于 1982 年开始研究 C3 M 技术,1992 年宣布研究成功,
费朗建立首家C3 M 厂,现有 8 家C3 M 厂分别在法国、美国、瑞典、西班牙。
次年在总部所在地一一克莱蒙
固特异IMPACT 技术
IMPACT 全称为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Precision Assembly Cellular 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