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给女儿的信 教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3 4.4月考 日期 2019年 4月1日星期1 第 7 周 第 1次课( 1课时) 班级 18旅游18烹饪1 课 题 《给女儿的信》 日期 4.2 课 时 教 学 目 标 1.懂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爱情不仅是异性相吸的爱慕,更是同甘共苦的忠诚和超越生死的情感。 2.掌握抓住关键词或短语,联系上下文品读思考、理解文意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与 难 点 1.懂得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爱情不仅是异性相吸的爱慕,更是同甘共苦的忠诚和超越生死的情感。 2.掌握抓住关键词或短语,联系上下文品读思考、理解文意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 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补 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歌德在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男子不重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真是这样的,少男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开始迈向成人世界,情窦初开,就会思考一个词——爱情。什么叫爱情?爱情是什么?许多年前,有一位14岁的少女向她的父亲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位父亲并没有像许多家长那样避而不谈,也没有像有些家长那样呵斥女儿,认为她涉足了禁地,而是给女儿写了一封信,真诚地回答了这个问题。这位父亲就是享誉世界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二、通读全文,思考:爱情究竟是什么? (一)向14岁的女儿解释什么叫爱情,这位父亲用了什么样的方式? ——童话故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 (二)理出“爱情”的三层内涵。 1.请学生围绕“什么叫爱情”的问题阅读第5—23段,寻找答案,圈画相关语句。 2.学生发言,理出“爱情”的三层内涵:爱情、忠诚、心头的记忆。 三、抓住“眼神”,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爱情”的三层内涵。 (一)抓住“眼神” 1.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每一次对“爱情”的解释都源于上帝和大天使所看到的——眼神。 2.齐声朗读三处对眼神的描写。 教师引导:仅从这三个眼神中,我们是不是能清晰解释它们所代表的“爱情”、“忠诚”和“心头的记忆”呢?似乎还是很抽象,不容易解释。怎么办?让我们联系上下文来品读。 (二)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眼神”中所表达的“爱情”的三层内涵。 主要步骤: 教师提出突破口问题→学生联系上下文品读、圈画、思考→学生发言、讨论、教师点拨 1.第一层:突破口问题——上帝为什么惊呆了,并且那么生气? 联系第6段:“当上帝创造人类时……”“你们在一起过日子吧!延续后代……” 第7段:“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 第24段:“世上各种有生命的东西生活……但是,只有人懂得爱……” 爱情是青年男女彼此的吸引和爱慕,这种心灵的碰撞、精神的交融早已超越了上帝造人的初衷,在上帝眼中,人就是一种生物,男女在一起就是过日子、延续后代,与其它生物没什么两样,但是人类的男女却创造出“爱情”,这是独属于人类的情感,比上帝创造的一切都要美得多。 2.第二层:突破口问题——你能从第14段“眼神”的上文中寻找到有关内容,帮助你解释“忠诚”吗? “50年后”、“一座非常好的小木屋代替了原来的小棚子,草原上修起了花园……”、“在小木屋门前坐着一个老头和一个老太婆……” “忠诚”是经历漫长时间考验的彼此相守,“忠诚”是在漫长的日子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同甘苦共患难的不离不弃。 3.第三层:突破口问题——你怎么理解“心头的记忆”? 联系第18段:“那好吧,你们的日子不长了,以后我再来,看看你们的爱情将变成什么。”“男人坐在小山坡上,一双眼睛呈现出非常忧虑的神色……” “心头的记忆”超越了生死界限,永存于心中。 (三)朗读第22、23段,用简洁流畅的语言阐述你从这个童话故事中所悟到的“爱情”的内涵。可请学生稍做准备。 参考:什么是爱情?爱情是青年男女的彼此爱慕,爱情是经历时间磨砺的彼此忠诚,爱情是超越生死的情感记忆。它是人类永恒的美与力量,代代相传,永不衰退。 四、再读课文,理解作者的用意,懂得要明智地爱,明智地生活,才能真正为人,真正获得幸福。 (一)教师引导:什么叫爱情,苏霍姆林斯基已经向女儿解释了,那么这是不是这位父亲写这封信给女儿的最终目的呢? 学生再次通读课文,思考圈画。 (二)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父亲的这封信用意在于“促使她自己的观点和信念的萌发”,启发女儿懂得爱的真谛,懂得爱是一种人性美,从而明智生活,善于生活,获得真正的幸福。 五、朗读课文最后一段兼作本课结语。 六、布置课后作业 从身边的人和事或阅读材料中寻找“爱情”,写一篇短文,题为:那就是爱情。 教后录 如果学生阅读能力较强,在“抓住‘眼神’,联系上下文品读,理解‘爱情’的三层内涵”这一环节中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