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客的风格读后感800字.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铁客的风格读后感800字 挤车可见风格。陌生人与陌生人亲密接触,好像丰收的一颗葡 萄与另一颗葡萄,彼此挤得有些变形。也似从一个民族刺出的一滴 血,可验出一个民族的习惯。 那一年刚到日本,出行某地,正是清晨,地铁站里无声地拥挤 着。大和民族有一种喑哑的习惯,嘴巴钳得紧紧,绝不轻易流露哀 喜。地铁开过来了,从窗户看过去,厢内全是黄皮肤,如等待化成 纸浆的芦苇垛,僵立着,纹丝不动。我们因集体行动,怕大家无法 同入一节车厢,走散了添麻烦,显出难色。巴望着下列车会松些, 等了一辆又一辆。翻译急了,告知日本地铁就是这种挤法,再等下 去,必全体迟到。大伙说就算我们想上,也上不去啊。翻译说,一 定上得去的,只要你想上。有专门的“推手”,会负责把人群压入车 门。于是在他的率领下,破釜沉舟地挤车。嘿,真叫翻译说着了, 当我们像一个肿瘤,凸鼓在车厢门口之时,突觉后背有强大的助力 拥来,猛地把我们抵入门内。真想回过头去看看这些职业推手如何 操作,并致敬意。可惜人头相撞,颈子根本打不了弯。 肉躯是很有弹性的,看似针插不进水泼不进的车席,呼啦啦一 下又顶进若干人。地铁中灯光明亮,在如此近的距离内,观察周围 的脸庞,让我有一种惊骇之感。日本人如同干旱了整个夏秋的土 地,板结着,默不作声。躯体被夹得扁扁,神色依然平静,对极端 的拥挤毫无抱怨神色,艰忍着。我终于对他们享誉世界的团队精 神,有了更贴近的了解。那是在强大的外力之下,凝固成铁板一 块。个体消失了,只剩下凌驾其上的森冷意志。 真正的苦难才开始。一路直着脖子仰着脸,以便把喘出的热气 流尽量吹向天花板,别喷入旁人鼻孔。下车时没有了职业推手的协 助,抽身无望。车厢内层层叠叠如同页岩,嵌顿着,只能从人们的 肩头掠过。众人分散在几站才全下了车,拢在一起。从此我一想到 东京的地铁,汗就立即从全身透出。 美国芝加哥的地铁,有一种重浊冰凉的味道,到处延展着赤裸 裸的.钢铁,没有丝毫柔情和装饰,仿佛生怕人忘了这是早期工业时 代的产物。 又是上班时间。一辆地铁开过来了,看窗口,先是很乐观,厢 内相当空旷,甚至可以说疏可走马,必能松松快快地上车了。可 是,且慢,厢门口怎么那样挤?仿佛秘结了一个星期的大肠。想来这 些人是要在此站下车的,怕出入不方便,所以早早聚在出口吧。待 车停稳,才发现那些人根本没有下车的打算,个个如金发秦叔宝, 扼守门口,绝不闪让。车下的人也都心领神会地退避着,乖乖缩在 一旁,并不硬闯。我拉着美国翻译就想窜入,她说再等一辆吧。眼 看着能上去的车,就这样懒散地开走了,真让人于心不忍。我说, 上吧。翻译说,你硬挤,就干涉了他人的空间。正说着,一位硕大 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 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我说,你看你看, 人家这般就上去了。翻译说,你看你看,多少人在侧目而视。我这 才注意到,周围的人们,无论车上的和车下的,都是满脸的不屑, 好似在说,请看这个女人,多么没有教养啊! 我不解,明明挤一挤就可以上去的,为何如此?翻译说,美国的 习俗就是这样。对于势力范围格外看重,我的就是我的,神圣不可 侵犯。来的早,站在门口,这就是我的辖地。我愿意让出来,是我 的自由;我不愿让,你就没有权力穿越。 北京地铁的拥挤程度,似介于日本和美国之间。我们没有职业 的“推手”(但愿以后也不会有,如果太挤了,政府就应修建更多的 交通设施,想更人性化的主意,而不是把人压榨成渣滓),是不幸也 是幸事。 会不会挤车,是北京人地道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单单挤得上 去,不是本事。上去了,要能给后面的人也闪出空隙,与人为善才 是正宗。只有民工才大包小包地挤在门口处。他们是胆怯和谦和 的,守门不是什么领地占有欲,而是初来乍到,心中无底,怕自己 下不去车。他们毫无怨言地任凭人流的撞击,顽强地为自己保有一 点安全感。在城里待久了,他们就老练起来,一上车就机灵地往里 走,用半生不熟的普通话说着:劳驾借光……车厢内膛相对松快, 真是利人利己。北京的地铁客在拥挤中,被人挤了撞了,都当作寻 常事,自认倒霉,并不剑拔弩张。比如脚被人踩了,上等的反应是 幽默一把,说一句:“对不起,我珞着您的脚了」中等的也许说: “倒是当心点啊,我这脚是肉长的,您以为是不锈钢的吧?”即便是 下等的反响,也不过是嘟嚷一句:“坐没坐过车啊,悠着点,我这踝 子骨没准折了,你就得陪我上医院CT去!”之后一痛一拐地独自下车了。 人与人的界限这个东西,不可太清,水至清则无鱼,到了冷漠 的边缘;当然也不可太近,没有了界限也就没有了个性没有了独立。 适当的“度”,是一种文化的约定俗成。 还是喜欢中庸平和之道。将来有了环球地铁,该推行的可能正 是北京这种东方式的弹性距离感。

文档评论(0)

suzh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2124120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