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间的脚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VIP

第8课《时间的脚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间的脚印   时间没有脚,它走过的痕迹,藏在树的年轮里,藏在凝固的琥珀里,藏在沧海桑田的变化里……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陶世龙的脚步,走进课文,看看时间留下了哪些脚印。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长期在该校工作。从1949年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写作及编辑工作;1978年后又参与了科普创作理论的探讨,并从事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著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印》《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知人论世 读准字音。腐蚀(   )  浑浊(   ) 海枯石烂(   )山麓(   )  粗糙(   ) 铜壶滴漏(   )掸去(   )  垫高(   ) 覆盖(   )楔形文字(  ) 崩落(   ) 刨刮(   )沟壑(   )  龟裂(   )正音释义shízhuólùcāokūlòudiàndǎnfùbēngxiējūnhèbào 解释词语。〔海枯石烂〕〔腐蚀〕〔龟裂〕 〔浑浊〕 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氢氧化钠破坏肌肉和植物纤维。裂开许多缝子。混浊。(水、空气等)含有杂质,不清洁,不新鲜。正音释义 整体感知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在结构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有很多单句成段。 整体感知2.找出课文中单句成段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示例句子: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内容上,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结构上,承上启下,过渡到下文,引出说明对象,即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整体感知3.划分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载体之一。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一层(第5~21段):岩石的侵蚀、瓦解、搬运、沉积和新生都透露出时间的踪迹。  第二层(第22~29段):进一步补充介绍岩石所保存的更多的历史痕迹。岩石是一部无字的史书。  第三部分(第30~31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意义,号召人们读懂大自然保留的记录,造福人类。 文本研读  1.课文开头引用高士其《时间伯伯》的诗句有什么妙处?  引用高士其《时间伯伯》的诗句作为题记,既照应了题目,又开启了下文,还形象地暗示了时间每走过一个时代都会留下踪迹。读者在感叹时间的同时又产生追寻“时间的脚印”、了解它的踪迹的兴趣,别开生面,独具匠心。 文本研读2.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被破坏——被搬运、被堆积——重新生成岩石。 文本研读3.岩石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哪些?  炎热的阳光、严寒的霜雪、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另外,还有人为破坏。 文本研读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岩石从毁灭走向新生的过程。  岩石在遭受种种的破坏后,破碎成小石子、沙砾、泥土,它们被狂风、洪水、冰河带到各地。而落入湖海中的泥沙不断积累,达到一定量时自身产生重压,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文本研读  5.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的?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可以看到地壳的活动;石头颜色的不同,说明地球上的变化;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有着丰富的记录;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 合作探究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观点一: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1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它是大自然中保存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方式中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滴漏”则是人记录时间的一种方式,二者相互补充,使说明更具体。 合作探究  1.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观点二:偏离主旨。因为前文谈到人们已经想出了许多记录时间的办法,发明了钟表、日历等。关于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叙述也可以放在一起说,不必在后面单独提及。另外,如果不要此段,直接接下一段,在行文上也更自然、紧凑。 合作探究  2.课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语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冰河的移动比作铁扫帚扫过地面,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冰河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