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docx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教案(含板书及反思) 《儒林外史》【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吴敬梓的文学常识。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3、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4、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5、深刻领会八股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毒害。 【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内容。 2、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特征。 3、学习小说大胆夸张,细致描摹,辛辣讽刺的艺术手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作者简介 第五回中,写严监生之死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临死时了 还不忘灯盏里点的两茎灯草,唯恐费了油,直到赵氏挑掉一茎 才断气。透过这样的细节描写,恰到好处的夸张,把严监生那 贪婪吝啬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活灵活现。3、诙谐的讽刺 与严肃的写实。 小说在讽刺过程中,把诙谐的讽刺与严肃的写实结合起来, 挖掘现象产生的社会根源,从而在讽刺过程中起到对社会制度 进行批判和反思的目的。 吴敬梓以客观的态度去处理事情,不以主观偏见去遮盖对 象的丰富内容。整篇小说虽以描写反面人物、揭露反面现象为 目的,但并没有因要显露出描写对象的戏剧性,而忽视人物的 客观真实性。在他笔下,讽刺对象并不是无恶不作的坏人,而 是一个有血有肉有着综合因素的人物,恰恰是这样,讽刺才更 真实、深刻。 综上所述,《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是多种多样的,丰富 多彩的。在喜剧的背后,作者把犀利的笔锋伸进人物最深的精 神层面中,从而揭露这些悲剧性的社会原因,启发读者,尤其 是读书人对人生价值、对生活、对社会的深刻思考。笑中带泪, 是这部小说讽刺艺术的精华所在。 二.中考链接 鲁迅曾评论《儒林外史》“婉而多讽”,是一部“讽刺之书”。 请你以书中的严监生为例,结合与他相关的情节,简要说说作 品的讽刺意味。 示例: 小说中的严监生,是吝啬者中的一个代表人物,他临终之 际,因心疼灯里点着两茎灯草,伸着两个指头就是不肯断气, 直到妻子马氏挑掉了一茎灯草,他才咽气。作者通过细节描写 和夸张手法来表现他的极度吝啬,让人读了觉得十分可笑,从 而使作品产生了强烈的讽刺意味。 三.阅读感悟 1、该书一个显著艺术特色是速写式和剪影式的人物形象; 2、该书成功的运用了写实主义的讽刺艺术; 3、喜剧性与悲剧性高度和谐统一; 4、将生活之丑转化为艺术之美; 5、小说描摹出这种普遍性的社会景观,从根本上揭示了 封建制度对人才的摧毁。 四.拓展延伸 专题一:故事会 1、方法指导 【1]梳理你想讲述的故事情节,准备一个简要的提纲; [2]讲述时既要抓住故事梗概,也要注意一些生动的细 节,让自己的讲述更有吸引力; 【3】注意体会故事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努力在自己 的讲述中体现出来。2、故事梗概示例: [1]范进中举【2】两根灯草【3】少年王冕 专题二:续写故事 1、要求 [11打开思路,尽情想象,设置一些悬念,让故事更吸 引人; [2]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要符合其性格特征,不能脱离 原著; [3]《儒林外史》特别善于通过富有意味的细节来塑造 人物,揭示主题,尝试在自己的写作中学习这种笔法。 2、提示: 先选择人物,然后在了解人物主要故事的基础上,根据人 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想象。 3、示例:续写《范进中举》 话说那范进中举之后,和张乡绅结交,成了方面大耳的 “老爷”,后来又当上了知县。 【板书设计】 作者:吴敬梓,字敏粒、号粒民、文木老人,清代 儒内容: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林结构:首尾呼应、回环式 外人物:儒生、官绅、假名士(否定) 史民主人物、真儒名贤、市井奇人(肯定) 特色:独特结构、讽刺艺术 【教学反思】 1.遵循作者写作思路,走进作者心境,把握小说主题,引 导学生学会阅读作品。2.加强作品与现实社会的链接,为作品 注入时代的活力。 吴敬梓,字敏轩,号粒民,因其书斋署“文木山房”,晚年 又自号文木老人。清代讽刺小说家。出身于科举世家,其父吴 霖起,只做过一任县教谕,为人正直耿介,不慕荣利,对吴敬 梓颇有影响。吴敬梓20岁中秀才,23岁丧父。从此,他的生 活起了很大变化,由于他挥霍放荡和乐于助人,致使父亲死时 留下的财产消耗殆尽,逐步落入贫困交加的境地,因而招来了 庸夫俗子的非议。大家都拿他作“败家子”的典型来教育子孙。 几经波折,他对科举制度的弊端有了深刻认识,再不应乡试, 也放弃了 “诸生籍”,不愿再走科举仕进的道路.他突破了“名教” 的束缚,发展了恣情任性的狂放性格。1754年病逝于扬州,极 其悲惨地结束了他坎坷磊落的一生。 二.创作背景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的萌芽,社会表面的繁荣掩盖不了封建社会的腐朽,统 治者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采用大兴文字狱,考八股、开科举, 提倡

文档评论(0)

suzhan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52124120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