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写作: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
作文材料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宰,面对世界,我们要有人定胜天的信念;也有人认为,人是自然之子,面对世界,我们要有敬畏和谦卑之心。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展示
心怀敬畏,引以谦卑
一湖碧水,一树繁花,对自然的向往曾经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然而,当经济发展的巨浪滚滚而来,城市化作钢筋水泥筑起的森林,广袤的大地扬起尘埃雾霾,蓝天碧水芳踪难觅,我们的肉体和心灵失去诗意的栖居之地。我们应该反思:人类只是自然之子,面对自然我们应该心怀敬畏,引以谦卑。
在《走出非洲》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征服了一切,却站在墓群中间。”不知道为什么,人的欲望会成指数函数似地增长,当我们在都市生活中,高举手中的“回归自然”的压力锅,喝着所谓的纯天然饮料,喷着压出来的橘皮精油,大喊我们要和自然和谐共处,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桔子生长的土地已被污染,大米光合时的氧气已不纯净,饮料的成分也满含农药,我们怎敢去狂妄的说我们敬畏自然呢?
常怀敬畏之心,守护生态文明。生态如水,可载文明之舟,亦可令之倾覆。纵观各大文明古国,无一不发源于山清水秀、田野肥沃之地。正因为有了“生态之兴”,人类才得以创造出灿烂繁荣的文明。然而生态之衰,也带给了这些文明致命的打击。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说:“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了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了不毛之地。”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最终使得洪水泛滥、气候失调、土地沙化,一个个曾经光芒万丈的文明就这样湮灭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当人类砍倒第一棵树,文明开始了,当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文明结束了。”人类的文明欲向前演进,就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常怀谦卑之心,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一点在“蚂蚁森林”中有充分体现。自2016年上线以来,“蚂蚁森林”通过倡导步行、绿色购票等“碳减排”的生活方式,鼓励用户参与线上植树活动,累计种植和养护树木超2亿棵,种植面积超过274万亩,实现碳减排1200多万吨。在一定程度上,它不仅促使了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低碳生活和绿色消费行的生态观念,还让许多少有时间和条件的人得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践行环保。“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新时代,我们既是乘凉者,也有义务和责任做种树者。虽然受时地条件限制,我们很难身体力行地参与绿化,却可以通过了解生态知识、参与线上绿色公益、日常践行“碳减排”行动等方式,把生态文明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建设一个“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的美丽中国贡献点滴力量!
敬畏自然,方能与自然同行。心怀敬畏,引以谦卑。愿我们再见时,花未央,人未老,如此,甚好!
敬畏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
树木是大地写在天空的诗;自然是大地为人类打造的伊甸园。人类始终怀揣对未来的美好幻想,也理应铭记:敬畏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
当人类站在食物链的顶端,凭借着群体的智慧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狭义相对论打开了核能源的钥匙;基因工程破解了生物遗传与进化的密码;人工合成氮肥改变了植物固定能量的来源——人类自以为已经有了掌控自然的超能力,却不知人是自然的产物,我们存在于自然之中,理当服从自然的法则。
敬畏绿水青山,理应谨慎。阿加西斯曾言:研究自然是与名师交往,切不可轻视自然。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人亲手开垦“北大仓”。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来出现了一系列生态问题:旱涝灾害频繁、江河泛滥、水土流失严重……为了挽回之前的错误,当地政府开始实施退耕还林的政策。将3000万亩耕地和荒山重新变成林海,重拾对自然的敬畏。人类对于自然的破坏,就像在木栅栏上钉上铁钉一般,缺口一旦出现,便无法修补至完好如初,因此敬畏自然最好的方式就是谨慎地对待自然。
敬畏绿水青山,更应虔诚。2017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地球卫士奖”授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塞罕坝凭借着三代塞罕坝人忠于使命、艰苦创业、科学求实、绿色发展的意志,通过栽下112万亩全世界最大人工林的壮举,实现了“沙地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特景象。正是因为塞罕坝人对于自然的虔诚敬畏,并付诸于实践之中,才使得塞罕坝成为了高寒荒原上的绿色奇迹。
敬畏绿水青山,自有金山银山。印第安人有个传说,认为是树木撑起了天空——如果森林消失,天空就会塌落,自然和人类就一起毁灭。这既是古代人不切实际的幻想,也是古人对于未来子孙的殷切教诲。人人都盼望未来美好的生活,可如果环境毁了,美好未来就是一句空话。我们只有心怀对于自然的敬畏,才能够在今天的绿水青山中,窥视到其中无尽的财富与瑰宝。
习近平主席曾言:“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人类共有一个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