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足的结构-后足关节 距下关节有前、中、后三个关节面,后关节面为鞍状,与前后关节面相对分开。 生物力学研究指出,距下关节并没有固定的活动轴,而是类似于锯齿状活动。在跟骨外翻时,也存在后移;内翻时则伴随前移。 跗管 跟距后关节 载距突 跟距前关节 第三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结构-后足关节 距舟关节和距下关节的活动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融合距舟关节,距下关节的活动度将全部消失;融合距下关节,距舟关节的活动度将减少75%。 跟骰关节对于后足关节并不重要,单独融合跟骰关节, 不影响距下关节的活动度;而距舟关节的活动度仍可保 留67%。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结构-后足关节 后足生物力学机制 后足外翻(旋前)时,距舟关节和跟骰关节轴相平行。这种对线关节使得这些关节处于非限制状态。 后足内翻时,距舟和跟骰关节轴呈发散状,这会“锁住” Chopart关节,使足弓僵硬。 步态周期中,在足跟抬高阶段,胫后肌腱翻转后足使足弓僵硬,因此跟腱的力量便可以通过足弓传至跖骨头。 尽管后足的所有关节都没有单独的运动轴,但后足的生物 力学模型仍然假设这些轴的存在。 第三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踝部解剖与生物力学 第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目录 足的演进 踝穴 足的结构 足的三柱模型 足踝在步态中的作用 总结 第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 约500万年前,人类开始逐渐由黑猩猩演变而来。 现代类人猿的没有较僵硬的足弓,为跟腱提供杠杆作用的力臂非常短,因此在步行中,推动力远不及人足。 手or足? 第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 现代人,以踝关节为旋转点,跟腱 的牵拉力臂较短,通过僵硬的中足, 传至跖骨头时,成倍放大,在步行 中起到启动和助推作用。 现代人类的第一跖列活动度非常小, 由于第一跖楔关节比较僵硬,因此 已不具有外展功能,内收功能由于 纵弓的演变也受到了限制。 第四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足跟的肥大 站立时跟骨负担约50%体重,行走时可至约4倍体重。根据Wolf定律,长期行走使跟骨增大、骨小梁排列改变、钙质沉积、足跟皮肤增厚、皮下脂肪致密且受纤维隔约束,使之适应负重、行走、跑步等。但结构远不够完美,因此,跟骨是最易骨折部位之一。 第五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第一跖骨的增厚、肥大 第1跖骨头是足底承重点之一 在足跟离地时,第1跖骨头和拇趾几乎承受全部体重 第1跖骨较第2跖骨短,因此,部分重力转移至2、3跖趾关节。关节往复运动是造成2、3跖骨疲劳骨折的原因之一。 第一跖骨头负重区 第六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第一跖骨的增厚、肥大 第七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楔骨靠拢 正常负重使跗骨逐渐转位楔形,且由坚强韧带固定为拱形整体 但第1、2楔骨间存在微动,使第1跖骨不稳定,长期负重、超重行走会出现足弓肿胀、疼痛等。一些学者认为此结构与扁平足和拇外翻有关。 第八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足的演进-现代足的功能 足的功能 充当支撑的基础,它能以最小的肌力提供直立姿态必要的稳定性 在站立行走时为胫骨和腓骨提供旋转结构 提供灵活性以适应不平坦的路面 提供弹性以减轻震荡 在行走时充当杠杆 第九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踝穴 由骨和韧带组成,其稳定性由骨的形态和韧带的结构系统共同支撑 踝关节各骨的稳定性由两个韧带复合体提供,在行走或跑步时起到稳定踝关节的作用。 第十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踝穴-韧带复合体(下胫腓复合体 ) 下胫腓联合将胫腓骨远端联合在一起组成富有弹性的踝穴。 组成:胫腓前韧带连接胫骨前结节(Tillaux-Chaput结节)和外踝;胫腓后韧带连接于胫骨后结节(Wolkmann结节)和外踝,较强韧;骨间韧带在腓骨切迹处将腓胫骨联合起来,近端延续为骨间膜。 第十一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踝穴-韧带复合体(副韧带) 胫腓前联合 胫腓后联合 距腓后韧带 跟腓韧带 跟腓韧带 距腓前韧带 (最易损伤) 胫距前韧带 胫舟韧带 胫跟韧带 胫距后韧带 踝关节背伸或跖屈,踝穴内各关 节面均紧密接触,这对踝关节均 衡承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损伤 必须修复。 第十二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月28日 踝穴 踝关节非铰链关节: 背伸——距骨外旋和腓骨外移及外旋 跖屈——距骨的内旋 踝关节的软骨较薄,关节的匹配对于防止应力集中和继发变性非常重要。这种关节的正常状态一旦发生轻微的紊乱,即可降低接触面积而导致关节软骨的超负。 第十三页,共四十五页,2022年,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