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农作物的起源与发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哈密出土的战国麦穗、麦粒 新疆孔雀河出土的新石器时代小麦 第31页,共58页。 中国是亚洲稻的原产地之一,在我国气候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发现了许多史前稻作遗存,最早的已有九千年以上的历史。大约在距今七千年前后,长江流域的水稻栽培已比较普遍,并且已培育成功粳、籼两个品种。国外发现的稻作遗存最早的距今仅六千年上下。 在黄河流域的广大干旱地区,早期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了栽培粟的遗存,年代超过七千年,是世界上所见最早的栽培粟遗存,表明我国北方是粟的原产地。 陕西侯马出土的战国大豆 第32页,共58页。 二、主要粮食作物 1,小麦 原产地的说法却并不统一。 蓝勇认为其原产于西亚,中国黄河流域的小麦是后来引进的,迄今发现最早的小麦是距今3800年左右的孔雀河畔古墓沟目的。 唐启宇则认为大麦小麦在中国有史记载以前就已经开始种植。 日本学者甚至认为中国的小麦可能是张骞通西域之后才传入的。 甲骨文中的有“來”字和“麦”字,它们专指小麦;“牟”字则专指大麦。其来源于莱牟(今山东莱芜),蔓延于济水流域,而后到达中原,雍歧等西北地区在公元前十一世纪始有大麦小麦传入。 第33页,共58页。 两汉时期的关中、河东、冀南等地区种植的主要是秋种夏收的冬麦,亦称宿麦。而在陕晋冀北部寒冷地区,由于生长季节短,则主要种植春种秋收的春麦,亦称旋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春麦栽培向西北推进到甘肃陇西、河西、姑臧、武威、敦煌、高昌等地区,东北的勿吉、失韦等地。冬麦栽培随着四、五世纪北方人的南移而向江淮、浙赣等地推广。 宋元时期麦作在南方的种植出现了较大的发展,十世纪末的北宋时期已经有诏令参植诸谷,其中自然包括大小麦。其时的目的只不过是通过提倡多种经营的方式,避免单一种植可能导致的危险。南宋时全国小麦总产量可能已经接近谷子,或者超过谷子而居粮食作物的第二位 。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的估计来推算,当时小麦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15%多一点。 第34页,共58页。 2,水稻 早在新石器时代,水稻已经普遍的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广大华南地区,长江流域的太湖地区、浙北地区早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便开始种植水稻。 夏商周时期,水稻种植向北方推移,西周时期水稻种植的北线已经达到山东、山西、陕西一带,但它的种植主要为了酿酒,十分珍贵。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水稻的种植虽然扩展到关中、河内、河东和河南等地区,但种植面积与产量都不大,北方仍以粟、黍等为主。 唐宋以来,由于大运河的开辟,江淮漕挽转输京师,最高年至400万石。而北方的水稻主要分布在幽州、并州、绛州、同州、雍州、陇州、渭州、兰州一线以南地区。 元明清时期,政府对南方稻米的依赖更加严重,南方岁运四百余石以供军国之需,十八、十九世纪时江苏、浙江、安徽三省负担的漕粮占岁额的60%以上。 第35页,共58页。 占城稻  占城稻是出产于印支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占城:中国古籍称其为象林邑,简称林邑,从8世纪下半叶至唐末,改称环王国。五代又称占城。据当地发现的国碑铭,始终自号占婆。 第36页,共58页。 3,粟 在河北武安磁山遗址、河南新郑裴里岗遗址、山东滕县北新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新石器遗址中,都发现了距今六七千年的粟粒和粟壳。 从古代掌管农业的官员名称看,秦汉有“治粟内史”、“搜粟都尉”,都以粟指代农业。而《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等农书中都将粟谷的记载放在最显著位置,反映了粟在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明清以后,粟谷成为杂粮。 第37页,共58页。 稷 ①古代的一种粮食作物。有人说是指黍,也有人说是指粟。 ②古人奉为谷神,还用“社稷”来称国家。 第38页,共58页。 4,黍 (黄米) 目前经过科学鉴定而年代最早的黍粒是甘肃省秦安县大地湾遗址一期文化层中出土的碳化黍粒,经碳十四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5850年,可见黍的栽培有近8000年的历史。 在《吕氏春秋》、《齐民要术》等书籍中,黍的地位排在粟之后,居于第二位。随着稻麦的推广,黍一般只在北方高寒地区种植,逐渐处于杂粮的地位。 第39页,共58页。 5,菽 (大豆) 《诗经》中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诗句。 《战国策·韩策》云:“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证明大豆在古代确实是主要粮食作物。 《氾胜之书》专门记载了大豆的栽培技术,并认为“大豆保岁易为,宜古之所以备凶年也。” 元代《王祯农书·百谷谱集之二·大豆》

文档评论(0)

130****7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