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封神演义》媒介转化的价值衍变与美学重构
改编自《封神演义》的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凭借精良的制
作水准与成熟的叙事技巧以超过50 亿票房成为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的
票房冠军。《哪吒之魔童降世》重新燃起了观众对国漫发展的信心,
源于传统民间话本故事和明清文人小说的 《封神演义》也以此为契机
重新进入了影视行业的视野。《封神演义》的故事本身就源于在各种
媒介之间的转化,而在IP 风靡的当下,诸如 《封神演义》之类的传统
故事更加成为影视改编的资源宝库。问题在于,迄今为止《封神演义》
经过了怎样的媒介转化?如今如何在跨媒介、跨文化背景的艺术再造
中实现传统资源的有效转化?怎样在吸取“漫威宇宙”等文化工业制
作水准和完成度相对更高的国外作品经验的同时构建有中国特色、贴
近我国国情的“封神宇宙”?
一、《封神演义》故事的媒介转化
成书于明代的神魔历史题材小说《封神演义》,全称 《新刻钟伯
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别题《批评全像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演义》,又
名《武王伐纣外史》《封神榜演义》《封神榜》《商周列国古今传》等,
共二十卷一百回。在《封神演义》成书前,《尚书》《诗经》《史记》
《新书》等史书典籍上都对商周之争的故事存有少量记载。宋代市民
经济的繁盛催生出了在书场中宣讲的“说话体” 口传故事,武王伐纣的
历史故事受到民間通俗文学与“阴阳灾异”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发展为
结合了宗教传说与民间故事的叙事文学“话本”;元代南方商品经济继
续发展,民间说书艺人在宋话本与文人记载的基础上编成了大纲式的
讲史话本—— 《武王伐纣平话》,“平话”即“评话”,体裁夹叙夹议,类
似于后世的评书。明代通俗小说兴盛,口传文学 《武王伐纣平话》被
“钟山逸史许仲琳”与其他无名作者改编为以文字为载体的小说《封神
演义》。故事以商朝末期周文王、周武王推翻商纣王暴政的历史故事
为主要线索,加入了天上的神仙并分为阐教与截教,分别辅佐周武王
和商纣王,双方各显神通祭宝斗法,最后阐教与周武王一方获得胜利
的故事。在《封神演义》成书之后,“封神故事”又随市民阶级的喜好
演变为其他艺术形式,如明代皮影戏中的《大战汜水关》和《大破诛
仙阵》。“封神故事”在清代来源于黄飞虎故事的戏曲《反五关》和有近
200 幅插图的“连环画”广百宋斋铅印本《绣像封神演义》等。文学作
品的影响与媒介转化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起源于民间传说的《封神
演义》,故事如果没有后世的说唱话本、通俗小说、连环画等各种“新”
媒介发挥作用,必定无法在数千年的口口相传与人口流动中保存下来
且历久弥新。加拿大传播学者米歇尔·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讯息”,认
为“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
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
种新的尺度。” 《封神演义》的艺术演变既依赖于创作者对故事内容有
意识的修改,也受到在不同媒介之间的转化中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现代,传统文化面临着西方主流文化的猛烈冲击,《封神演义》
故事与现代媒介的联系愈发紧密,影视化趋势势在必行。有学者提出
了20 世纪 《封神演义》的传播呈现出的四个新特点:传播媒介越来
越多、传播范围越来越广、传播受众愈加普及、传播效果呈现多元化。
其中,电影和电视两种影像媒介的多样化促成了 《封神演义》故事的
价值现代化和多元化。在运动着的画面、声音和蒙太奇之中,声音造
型和画面造型相互配合,极大地增强了 《封神演义》故事中的主要表
现对象——神魔大战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迄今为止,多部改编成功的
作品中都有对这些奇幻场景的描绘。1927 年大中国影片公司摄制的
三部黑白片《封神榜·杨戬梅山收七怪》《封神榜·哪吒闹海》《封神榜·姜
子牙火烧琵琶精》由于受技术限制,采用了较多早期武侠电影中的打
斗戏处理战争场面;1964 年的故事片《妲己》与1974 年的彩色卡通片
《封神榜》,均采用了当时领先的彩色技术渲染漫天神佛的辉煌场景;
电子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应用与进步,又在银幕上打造出了《哪吒之魔
童降世》等胶片时代难以展现的视觉奇观。这些现代视听媒介传递叙
事上的直接、生动、具体、准确是小说《封神演义》与其他印刷或口
传媒介所不能比拟的。需要注意的是,电影和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传
播媒介,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它们作为“装在铁盒
子里的大使”对《封神演义》在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间的传播起着不
容忽视的作用。1978 年,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中国第一
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被英国BBC 公司买下版权在国外放
映,并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