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第十一章 民间小戏.pptxVIP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第十一章 民间小戏.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民间小戏 本章概要通过本章的学习,应掌握民间小戏的概念、源流与种类,结合具体作品理解小戏的主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并初步了解几种常见的道具戏:木偶戏、皮影戏、面具戏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 一、什么是民间小戏(一)概念民间小戏是流传在村镇间的一种由农民在闲暇时间创作、演出和观赏的小型戏曲,如东北的二人转、贵州的花灯戏、长江流域的花鼓戏、北方的秧歌戏等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 一、什么是民间小戏(二)民间小戏与大戏的区别小戏内容主要反映农民的日常生活,情节单纯,多为单场独幕。小戏的表现方式歌舞成分较重,表演时多载歌载舞,欢快活泼。演员持些简单的道具,如手帕、伞、扇子等,有的以锣鼓等乐器伴奏。小戏的语言多用方言土语,曲调多为民间小曲、乡村唱腔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一、什么是民间小戏(三)民间小戏与说唱的区别说唱是艺人以局外人的身份、第三人称的口气来叙述故事的,是以“说法”为主的艺术小戏是演员以局内人的身份、第一人称的口气来表演、再现故事的,是以“现身”为主的艺术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一) 秧歌戏秧歌本是农民插秧时的一种歌唱活动,后来发展成为一种表演性游艺活动,在北方尤盛。北方的秧歌在农闲或节日里举行,演出者要化妆,重舞不重唱,舞蹈时身体扭动幅度很大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秧歌戏的两种形式:徒步表演的地秧歌和踩着高跷表演的高跷秧歌。在秧歌的基础上扮演生活故事,就形成了秧歌戏,其舞蹈与唱腔都有秧歌的特点。秧歌戏的唱腔、曲调大多是各地的民歌小调,也有板式唱腔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二) 道情戏是在道情说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道情原本是古代道教在讲经、传教、祈禳等活动中由道士所唱的一种宣扬教义的歌曲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三) 花鼓戏是在中国南部地区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小戏,有时用以统称各种小戏,其特点是演唱时有人帮腔,用花鼓、锣等乐器伴奏。花鼓戏中影响较大的有湖南花鼓戏、湖北花鼓戏、皖南花鼓戏等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四) 采茶戏主要流传于江西和两广地区的一种民间小戏,它最早源于茶农的采茶歌,又配以舞蹈,后来吸收地方戏曲成分,用以演出生活故事,成为带有浓郁歌舞色彩的小戏,表演时用茶灯、扇子、花篮等做道具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五) 花灯戏是主要流传于中国西南地区,在形成、发展与形式方面与闹灯活动密切相关的一种小戏。它起源于民间广泛存在的赏灯、赛灯等灯俗,在花灯歌舞的基础上演出生活故事,成为花灯戏,常与闹灯活动结合在一起。较重要的品种有四川花灯戏、贵州花灯戏和云南花灯戏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类型(六) 其他形式的小戏各地还有很多种类的小戏,如五音戏、柳琴戏、二夹弦、诗赋弦、丁丁腔、哈哈腔、罗罗腔、庐剧、锡剧、睦剧等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三、民间小戏的源流1.民间小戏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日常生活和宗教仪式中的原始歌舞2.春秋战国时期俳优的滑稽言谈及模仿行为也与戏曲的产生有一定关系3.到隋唐时期,中国戏曲出现了萌芽形式,隋末出现了两个人物(相当于后来的旦角和丑角)歌唱和表演的小歌舞剧《踏摇娘》,它有歌、有舞、有对白、有故事,而且是代言体的表演,具备了戏曲的各要素,标志着中国戏曲的初步形成 第一节 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3.唐代有两个角色表演的以滑稽对白为主的小型喜剧——参军戏,开始参军戏仅有科白,后来加入歌唱,并有乐器伴奏,这时也可以将其看成戏曲形式了4.民间小戏的成熟与发展时期是宋元时期,并出现了戏曲史上第一批剧种,如温州杂剧,福建的梨园戏、莆仙戏、老白字戏等5.明末清初时期则是民间小戏的大崛起时期,这时形成了大量的小戏剧种,出现了民间小戏的繁荣局面6.晚清和辛亥革命前后,是古代小戏繁荣期的后期,又出现了一批剧种,如华东一带的一些小剧种和稍后出现的花鼓戏、采茶戏、道情戏等 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一、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一) 日常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故事(二) 反映民众的爱情生活(三) 表现社会矛盾与冲突 第二节 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二、民间小戏的艺术特色(一) 具有浓郁的喜剧色彩(二)情节集中,结构单纯(三) 人物形象简约而鲜明(四) 使用口语化、生活化的乡音土语 第三节 民间道具戏 一、木偶戏(一) 杖头木偶戏这种戏的木偶形体约二尺,一般只有上半身,没有腿足,艺人用三根棍杖举起木偶并操纵其动作,一根主棒操纵头,两根细棒操纵两肢 第三节 民间道具戏 一、木偶戏(二) 提线木偶戏又叫“悬丝傀儡”。该戏的木偶为全身形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