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电子能谱1.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第十五章 电子能谱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principles 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三、紫外光电子能谱分析 ultraviolet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四、Auger电子能谱 Auger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五、电子能谱仪 electron spectroscopy electron spectroscopy 第一页,共三十五页。 一、基本原理 principles 电子能谱法:光致电离; A + h?? A+* + e h? 紫外(真空)光电子能谱 h? X射线光电子能谱 h? Auger电子能谱 单色X射线也可激发多种核内电子或不同能级上的电子,产生由一系列峰组成的电子能谱图,每个峰对应于一个原子能级(s、p、d、f); 第二页,共三十五页。 光电离几率和电子逃逸深度 自由电子产生过程的能量关系: h? = Eb+ Ek+ Er ≈ Eb+ Ek Eb:电子电离能(结合能); Ek:电子的动能; Er :反冲动能 光电离几率(光电离截面?):一定能量的光子在与原子作用时,从某个能级激发出一个电子的几率; ?与电子壳层平均半径,入射光子能量,原子序数有关; 轻原子: ? 1s / ? 2 s ≈20 重原子: 同壳层? 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电子逃逸深度?:逸出电子的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 ?:金属0.5~2nm;氧化物1.5~4nm ;有机和高分子4~10nm ; 通常:取样深度 d = 3? ;表面无损分析技术; 第三页,共三十五页。 电子结合能 原子在光电离前后状态的能量差: Eb= E2 – E1 气态试样: Eb=真空能级 – 电子能级差 固态试样:(选Fermi能级为参比能级) Eb= h? –?sa – Ek ≈ h? –?sp – Ek Fermi能级:0K固体能带中充满电子的最高能级; 功函数:电子由Fermi能级?自由能级的能量; 每台仪器的?sp固定,与试样无关,约3 ~ 4eV;Ek可由实验测出,故计算出Eb 后确定试样元素,定性基础。 第四页,共三十五页。 第五页,共三十五页。 电子结合能 第六页,共三十五页。 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光电子的能量分布曲线:采用特定元素某一X光谱线作为入射光,实验测定的待测元素激发出一系列具有不同结合能的电子能谱图,即元素的特征谱峰群; 谱峰:不同轨道上电子的结合能或电子动能; 伴峰:X射线特征峰、Auger峰、多重态分裂峰。 第七页,共三十五页。 1.谱峰出现规律 (1)主量子数n小的峰比n大的峰强; (2)n相同,角量子数L大的峰比L小的峰强; (3)内量子数J大的峰比L小的峰强; ( J = L±S ;自旋分裂峰) 第八页,共三十五页。 2. 谱峰的物理位移和化学位移 物理位移:固体的热效应与表面荷电的作用引起的谱峰位移 化学位移:原子所处化学环境的变化引起的谱峰位移 产生原因: (1)价态改变:内层电子受核电荷的库仑力和荷外其他电子的屏蔽作用;电子结合能位移?Eb; 结合能随氧化态增高而增加,化学位移增大;为什么? (2)电负性:三氟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 第九页,共三十五页。 3. 电负性对化学位移的影响 三氟乙酸乙酯 电负性:FOCH 4个碳元素所处化学环境不同; 第十页,共三十五页。 4.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法的应用 (1) 元素定性分析 各元素的电子结合能有固定值,一次扫描后,查对谱峰,确定所含元素(H、He除外); (2) 元素定量分析 一定条件下,峰强度与含量成正比,精密度1-2%; 产物有氧化现象 第十一页,共三十五页。 特殊样品的元素分析 第十二页,共三十五页。 可从B12中180个不同原子中,检测出其中的一个Co原子 第十三页,共三十五页。 (3)固体化合物表面分析 取样深度 d = 3? ; 金属0.5~2nm; 氧化物1.5~4nm ; 有机和高分子4~10nm ; 表面无损分析技术; 钯催化剂在含氮有机化合物体系中失活前后谱图变化对比。 第十四页,共三十五页。 固体化合物表面分析 三种铑催化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虾虾教育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有问题请私信!谢谢啦 资料均为网络收集与整理,收费仅为整理费用,如有侵权,请私信,立马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2026075000021
认证主体重庆皮皮猪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重庆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13MA61PRPQ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