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作业人员职业性中毒
种类、原因、危害及常见症状与防范措施
冬季是职业性中毒事故的高发季节。
在生产过程中,一些企业的作业场所门窗紧闭、车间通风措施未落实,致使有毒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给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工作埋下了隐患。
为避免悲剧发生,存在职业中毒危害因素的企业和作业人员应加强冬季安全防护。
易发职业中毒行业
在化工、冶金、制药等行业企业及电子、皮革、玩具、工艺品、家具制造等使用有机溶剂的企业,职业中毒事故易发。如:
大量使用有机溶剂的电子制造企业,对生产车间洁净度要求较高,当车间通风不畅、有毒有害物质聚积时,会对作业人员的健康构成危害,引发职业中毒。
原因分析
1.为防风防寒,一些企业紧闭门窗作业。
2.一些企业处于生产淡季,订单量少,车间未启动通风排风设施,导致空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浓度升高。
3.临近年底,一些企业突击生产,组织人员加班加点作业,现场管理混乱,化学品容器未密闭存放或使用后未及时盖
1 / 9
好盖子。
作业人员完成工作后,洗澡、洗手和换洗衣物的频率低,有毒物质通过污染皮肤或衣物进入人体。
一些企业未落实安全防护措施,未结合季节特点及时组织隐患排查整改。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氧化碳具有无色、无味的特点,可通过呼吸道进
人体导致窒息。
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是指作业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入大量一氧化碳后,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属法定职业病的一种。
接触岗位:
炼钢、炼焦等冶金生产,煤气生产,氨、丙酮、光气、甲醇等化学合成,使用煤炉、土炕、火墙、炭火盆,使用其他燃煤、燃气、燃油动力装备等进行作业。
常见症状:
轻度中毒:剧烈头痛、头昏、四肢无力、恶心、呕吐,有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 10%。
中度中毒:意识障碍表现为浅度至中度昏迷,经抢救后恢复且无明显并发症,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 30%。
重度中毒: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高于 50%。
2 / 9
迟发脑病:经过“假愈期”,又出现神经及意识障碍,椎体外系神经障碍,如帕金森氏综合征表现;椎体系神经损害,如偏瘫、病理反射阳性或小便失禁等;大脑皮层局灶性功能障碍,如失语、失明等,或出现继发性癫痫。
防范措施:
1.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
2.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3.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4.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
识。
5.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6.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7.采用煤炉取暖的作业场所值班人员,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积引发中毒,夜间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取暖。
8.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3 / 9
9.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
10.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
硫化氢中毒:
硫化氢,是含硫有机物分解或金属硫化物与酸作用而产生的一种气体。
无色,具有臭鸡蛋味,易挥发,燃烧时可产生蓝色火焰。
它是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硫化氢中毒占职业性急性中毒的第二位,仅次于一氧化碳中毒。
接触岗位
如工业废水池清洗、采矿、石油开采、提炼、皮革鞣制、橡胶合成、煤气制取、人造纤维、造纸、染料、制糖、食品加工以及清理垃圾、阴沟、粪池、菜窖、鱼舱等作业。
常见症状
人在短时间内吸入高浓度硫化氢可导致急性中毒,主要损伤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以及心脏。
防范措施
1、对本单位工作场所硫化氢分布及可能泄漏或逸出情况进行充分辨识分析,确定本单位硫化氢重点防护区域及重点防护作业环节。
4 / 9
2、对产生硫化氢的生产过程和设备,其含硫化氢的酸性水、酸性气排放、含硫化氢酸性水切水设施等,应设计为密闭系统,酸性水、酸性气应有统一处理设施。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或就地排放。3、在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或逸散的室内工作场所作业,
应开启通风设施。实验室内产生或释放硫化氢的实验分析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操作过程中实验人员不能将头伸入通风橱中。
4、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适用的防毒面具,在产生硫化氢源的上风侧操作。
5、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应设置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铸造机械、锻造机械、型材挤压机械设备专项检查内容表.doc
- 专间食品安全、餐厅卫生和餐饮具清洗、消毒、保洁管理制度.doc
- 砖混结构(构造柱、圈梁、板缝等)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框架结构砼浇筑施工技术交底(技术交底).doc
- 砖混与外砖内模构造柱、圈梁、板缝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剪力墙墙体钢筋绑扎施工技术交底(操作规程).doc
- 转动设备及管道振动原因分析与危害、预防控制与消除措施.doc
- 转盘钻孔机、全套管钻机安全操作规程技术交底.doc
- 桩工、水工机械与土石方机械安全操作一般规定技术交底.doc
- 桩工机械、夯土机械、焊接机械、手持式电动工具用电安全技术交底.doc
- 桩基础、基坑(槽)边坡开挖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现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doc
- 装配式大板工程、模板工程施工安全技术交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