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docxVIP

9《古诗三首》(教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9.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词中的生字,会读“仞、岳、蓟、涕、裳、襄”6个生字,会写“仞、岳、摩、遗、涕、巫”6个生字。 2.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3.借助关键词想象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4.在有感情地朗读基础上背诵古诗,并正确默写《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二、教学重、难点: 1.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主要意思。 2.借助关键词想象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想象画面,感受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对比阅读《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借助关键词想象诗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从军行》中戍边将士的报国豪情;借助背景资料和抓住关键词想象的方法感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3.背诵并默写《从军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导语引入 初知主题 1.读林则徐的名言 出示篇章页,读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你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林则徐将国家的利益作为自己的责任。 2.揭题:本单元以“责任”为主题,清代林则徐的这句名言,是人们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今天我们要学习《从军行》和《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共同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出示课题) 第二板块 解读课题 理解诗意 1.读一读诗题,通过题目,你能猜猜这两首诗写的是什么吗? 预设:《从军行》借助注释,写的是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秋夜将晓篱门迎凉有感》是写诗人在秋天黎明时出门迎凉的感想。 2.小结:借助题目可以预测古诗的内容,这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3.简介诗人,了解写作背景。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师随机补充。 王昌龄:盛唐著名边塞诗人,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土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这期间边塞战士的。 陆游:著名的南宋爱国诗人。这首诗写于宋光宗绍熙三年的秋天,当时陆游已经六十八岁了。 4、读诗句知诗意 ①正确朗读两首古诗,借助注释试着说清每句诗的意思。 ②有节奏地同桌一起朗读古诗,读后同桌一起说说每句诗的意思。 ③指名朗读。 第三板块 对比阅读,感悟诗情 1.再读这两首诗,发现两首古诗里都出现了一个什么字?(望) 2.阅读古诗,对比“望”。 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望 谁“望” “望”什么 为什么“望” “望”时的心情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3.交流反馈,感悟诗情。 (一)理解“遥望” 引导理解: ①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边读边圈画诗描写的景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如果让你给这幅画中的景物配上颜色,你会配什么颜色? 深蓝的水,灰黑的云,灰白的雪山,这些色彩在美术课中学过都是冷色调。 ③这样的景色用一个词说就是——荒凉 苍凉 悲凉 ④面对如此荒凉、恶劣的环境,戍边将士们又是怎么做的? 预设一:结合背景资料理解“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穿金甲”“黄沙百战”“终不还”,感受戍边时间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预设二:想象画面。边读边想象将士们的动作、语言、神态,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二)感受“南望” 引导理解: ①“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想象画面,感受山河壮美。 ②“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结合历史资料了解北宋的遗民在金统治者下的暴政。此时此刻,你的脑海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出示背景资料: 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攻入北宋都城开封,北宋灭亡,中原大好河山落 入金人之手。金兵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无数的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临安称帝,统治着江南一小块江山,根本不思进取,无心收复失地,继续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 这些丧失了家园,丧失了尊严,甚至丧失性命的遗民,多么希望南宋的军队能来解救他们。他们日日盼,月月盼,年年盼,整整盼了65年,直到南宋灭亡都没有盼到呀。 ③感情朗读诗句 ④小结:我们的诗人最终带着满腔的遗憾离开了人世,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都凝聚在这首古诗里。 第四板块 背诵默写 总结 1.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用对比的方法学了这两首诗。这两首诗有很多不同处,也有很多相同之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相同之处就是,那些离开家园用性命换取家园太平盛世的将士,和这位用诗歌为遗民高呼,讽刺南宋统治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9****948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4044076000006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