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pdfVIP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第1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案 1. 介绍学习目标 2. (i)小插曲:于剑铭,宋词有没有什么派别? (ii)介绍作者: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居士,山东历城人,青少年时代生活在金兵占领的北方地区, 二十二岁时曾经参加抗金义军,归南宋后,两次上书朝廷,陈述抗金大计,非但未被采纳重用,反 而遭到排挤贬斥。免职后,辛弃疾闲居住在今江西上饶农村近二十年。晚年又重新被启用,任浙 安抚使,镇江知府。不久,又再次被免职,终于忧愤成疾而死。他的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以 豪放悲壮见长,代表了南宋词坛的最高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 首。辛弃疾出生时山东已被金军占领,从小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壮志。青年时代,他在故乡起兵抗 金,后加入耿京起义军占领,为掌书记。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入金营口市生擒叛徒南归。他 初任江阴佥判、建康府通叛,后又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等地方官,坚决主张抗金, 采取积极措施,奖励生产,创办学校,训练军队,安定民生。又屡次上书朝廷,规划恢复抗战,受 到主和派打击,屡遭贬谪,淳熙八年(1181)落职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后卒于铅山(今属江西)。 他一生坚持抗金,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一腔愤发之于词,成为豪放派最杰出的代表,他共写有 六百多首词,数量在宋人中首屈一指。而贯穿在他词中的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充 满了战斗的激情与浪漫主义色彩。 3. 朗读课文,注意思考问题,读错及时纠正 4. 播放音乐 5. 跟着音乐唱 6. 字词疏通(讲到“采桑子”时,请 背诵一篇我们学过的《采桑子》) 7. 请同学翻译,显示答案 8. 根据朗读时所思考的裁处写作背景 9. 课文分析:第一、二句 10.“识尽”的意思 11.课文分析:第三、四句 12.提问:词中的“天凉好个秋”是什么含义,是闲话还是弦外有音? 答案:这句话看似闲话,平静洒脱,实际却深沉含蓄。人说秋色入心即为愁,作者这样写,正写出 了内心的无奈和愁绪的无尽。这一腔“愁”,词人越是不说,越是令人感到丑的沉重。 13. 找出文中运用重复手法的句子,并说出其作用。 答案:片中两个“爱上层楼”重复使用,将两个不同层次的内容联系起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 意 思,真实地写出了词人年轻时代的精神面貌。“欲说还休”也有两层意思,一是因为“识尽”愁滋味, 饱经沧桑,历尽坎坷,有说不尽的“愁”。二是当时投降派当权,有“愁”无处可说,说了犯忌,不 如不说。迭次也同时起到了“中间枢纽”的作用。 14. 文中那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文-章-超-市 答案:“少年不愁愁滋味”与“而今识尽愁滋味”。 等等,文中上下下两片处处产生鲜明的对比。 15.从个句分析转向整体理解,你能否概括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 答案:词的上片,着重写自已因年少涉世不深,喜欢仿效历代文人骚客,登临觅愁。词的 下片,表现自已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处世渐深,对“愁”的内涵有了真切的体会。 16. 文中“少年之愁”与“而今之愁”有什么区别? 1 / 2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第1页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教案--第2页 答案:“少年之愁”指的是未作新词而无愁找愁,无病呻吟,乃普通文人的通病。“而今之 愁”却决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忧民、忧虑国家存亡的报国之愁。 17.那位同学还能背诵什么辛弃疾的词作?概括辛弃疾的词作特点 答案:辛弃疾继苏轼之后,在词的领域内进一步开拓题材,扩展意境,转变风格,丰富了 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技巧,他沿着苏轼“以诗为词”的道路,进而又“以文为词”;将经史子集任意 驱遣,并以口语入词,摆脱音律和纤艳语言的束缚,融汇诗歌无事无意不可入,辞赋铺叙敷衍、散 文舒卷自如、宏放不羁的特点,构成了辛词的豪放风格。辛弃疾的词以豪放为主导,但又能兼有清 丽、飘逸、甚至缠绵的风格。一部《稼轩词》,或慷慨,或委婉,或清新,或雅洁,风格多样,不局 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