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课件:融通小专题复习课件20(中国当代的选官制度).pptx

高中课件:融通小专题复习课件20(中国当代的选官制度).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融通小专题复习特辑(20)2023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专题20中国近代选官制度任务1:掌握中国近代以来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注:配套资料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小专题20)任务2:分析中国科举制度废除所带来的意义 (完成表格)近代科举制度的废除历程时间表现1988年1901年1904年1905年清政府加设 ,选拔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并废八股,改试策论,以 命题。政府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并多设 .清政府颁布《 》,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颁布且由政府督导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统一全国学制, 由此正式设立不久,清政府又确立了 制度。光绪帝诏准 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 年起,所有乡试、会试一律停止经济特科时务策蒙养学堂奏定学堂章程学堂选官制度留学毕业生选官袁世凯、张之洞1906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 ——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1905年) 换取列强信任;可使留学生为求功名而潜修所学,不受蛊惑;设立学堂可以培养人才,开启民智,促进教育发展;科举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总之,可维护清王朝统治。思考:阅读材料,指出袁世凯主张废除科举制的原因是什么? 思考: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对传统教育和读书人命运产生怎样的冲击? 材料1:清末新政终于完成了废除科举制这一重大教育改革,不但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而且深刻影响了中国近代政治、社会和价值观念的转型。——《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2:废科举最大的输家正是清朝统治者,他们本来试图以旧图新挽救统治危机,却因此而造就了大批激进青年,并导致中年士子文化心理失衡,反倒丢掉了江山社稷。 ——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 材料3:科举停废前不少士子多作“识时务”的选择,……寻求多元化的职业取向与路径,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创造更多的机会。……例如诏停科举之前,徐特立与两位乡村塾师已弃科考而到宁乡速成师范学习了四个月,1905年7月结业后,三人在长沙附近成立了“梨江高等小学堂”,相比原来的身份,是一个“收入更高,更体面、更有发展前景的职业”。此时塾师出洋留学,以至与自己教过的学生一起留学,也并非个别现象。——关晓红《科举停废与近代中国社会》 积极:破除儒家意识形态,动摇专制思想基础,促进思想解放;促进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新式实用人才;推进新学和新政,促进社会进步,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消极: 阻断旧式读书人出路;士绅阶层日益衰败,武官军人阶层逐渐登上政治舞台,导致清末民初政局动荡,军阀混战。思考:清末科举制度废除对传统教育和读书人命运产生怎样的冲击? (完成表格)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南京临时政府依据 内容 作用 北洋政府方式 建立 作用 南京国民政府条件 法律 特点 孙中山文官考试思想①以考试为主,建立考试院;②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运行机制奠定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对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考试和甄别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文官考试制度建立的标志。促进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保持行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公务员任用条例》《公务员任用法》《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中西合璧、考试选拔为主、实现孙中山主张、立法形式确立、女子参加考试,更开放,公平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英国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近代文官制度实践效果不同的原因。 材料1:1836年英国观察家默德赫斯特在著述中说:“假如我们的文职官员和副职官员在得到委任之前,能够采取某种三级考试的选拔,那么他们就不会经常出错了。”19世纪中后期,英国政府颁布了两道改革文官体制的法令,逐步建立政治中立、职务常任、强化培训、知识更新等颇具西方特色的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并被其他西方国家纷纷效仿。? ——据马桦《英国文官考试研究》等 材料2: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考试院,着手推行公务员制度。但是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