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融通小专题复习特辑(19)2023第二章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专题19西方文官制度任务1:分析近代西方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任务2:归纳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特征任务3:辨证地评价近代西方文官制度
西方选官制度的演变——以英国为例时间选官制度变迁背景中古时期14-17世纪17-18世纪18世纪初19世纪初1854年1855年1870年 依靠教士和封建领主恩赐制/赐官制政党分肥制规定除大臣以外,其他官员不得当选为下院议员设立常务次官两名官员提出《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英国政府接受报告建议,颁布法令。 再次颁布法令,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 王权加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光荣革命后,国王仍保留一定行政权 工业革命的推动克里米亚战争的推动
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水平的大提高导致政府管理职能的膨胀,政府面临着许多新课题:除了维护社会治安、国防、财政、税收等传统事务,还要担负起经济、文化、科技等新的社会事务的管理,以发挥政权的杠杆作用。经济基础的变化必然要求上层建筑做出调整。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的猛增使其政治要求增加。他们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要求清除旧制度的弊端,要求社会公职向社会开放,要求机会平等、自由竞争,建立一个廉洁而高效的政府,更大程度地维护他们的既得利益。 ——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怎么推动文官制度建立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政府管理职能膨胀,亟须建立能迅速处理日常事务的职业官僚体系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实力上升要求参与行政管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民众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建立廉洁高效政府开放政府公职、改革官员录用制度
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国家重视,有严格法律保障利于国家发展、社会稳定中国科举制考试内容最初为综合性考试,虽着重强调儒家经典著作,但也包括其他科目,如法律、教学和政治时事等。渐渐地,这些考试集中于文体和儒家正统观念。西方文官制度考试内容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必考科目有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等5门;选考科目有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等11门,任选6门。同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封建专制社会,受国家最高统治者直接干预受儒家思想影响,考试内容趋于单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产生于近代民主社会,不受国王、内阁控制受启蒙思想影响,考试内容综合多样中西异创新是进步不竭动力提升:与中国古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材料一 随着东西方文明的不断交流,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经验也流传到西方,为西方各国政府所吸收,对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这-点是西方行政学家所公认的。据统计,在1570-1870年的300年间,仅用英文出版的有关中国官员制度和政治制度的书籍就有70种之多。这些书都极力称赞中国的文官制度,尤其是科举制,并建议英国政府仿行。19世纪中叶,正当西方国家的资产阶级统治者被政党分肥制困扰的时候,报刊杂志和公文舆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赞扬,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中国古代文官制度中的荐举制度、考课制度、官方办学培养科举人才等,也都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和完善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讲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源溯流,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摘编自古燕著:《西方政治的稳定器——文官制度》设问:1、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文官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重要影响。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带来这些重要影响的主要原因。1、重要影响在于中国包括科举制度、考课制度、官方办学培养科举人才等文官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形成起了很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2、主要原因:(1)是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明交流;(2)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国家受困于选官制度中“政党分肥制”的弊端;(3)启蒙思想家对中国传统文官制度的大力推崇;(4)报刊杂志和公文舆论对中国科举制度的介绍和赞扬,极大地推动了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练一练
西方选官制度的特点材料(英国)确立了文官考选制度。规定由独立于党派政治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文官考选事宜,采取公开竞争、择优录用的方式选拔文官;……文官作为从事具体的行政管理及法令实施工作的人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的影响,只要无过失就不受免职处分,可一直工作至退休。文官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不得兼任议员或政务官员,不得参加政党和营利性经济活动。并规定高级文官的考试科目分为必考科目和选考科目两种。 ——摘编自范文超:《英国文官制度变迁初探——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