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祝 福;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从而认识旧社会封建礼的罪恶本质。?
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
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 鲁迅先生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大雪漫天,狂风怒吼,爆竹声声,从现代文学人物画廊里,走出一位衣衫褴褛、面容憔悴、神色悲哀、白发蓬松、目光呆滞的四十岁上下的女人。她一手提着一个装着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根下端开了裂的长竹竿。她就是祥林嫂——鲁迅小说《祝福》中的主人公,一个惨遭封建迷信思想和封建礼教迫害的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硏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鲁迅先生的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人民,尤其是妇女,她们忍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承受着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时期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白话小说
白话小说是发源于唐代的一种文学形式。中???白话小说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的“街谈巷语”。白话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发祥期:唐代,市人小说、寺院俗讲成为白话小说的两个发展源头。;2.黄金期:宋元时期开封、杭州等瓦舍勾栏处,“说话”艺术盛行,由此产生“话本小说”,这也是最早的白话小说形式。这种小说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短篇白话故事,篇幅较短,基本用口语叙述,有虚构性。宋末及元代,在白话小说的基础上出现了文人模仿此形式创作的拟话本小说。; 3.全盛期:明清两代,出现了长篇章回体小说、演义小说等体裁。如明代四大奇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金瓶梅》;明代的拟话本小说“三言”“二拍”,“三言”即冯梦龙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二拍”即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清代“双峰”《儒林外史》《红楼梦》。;监生;1.读课文,复述祥林嫂命运的变化历程。
2.阅读全文,按故事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六部分,概括各部分的大意(内容)。
3.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采用这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祥林嫂的命运变化;;结构上:把祥林嫂悲惨的结局放在开头,巧妙地设置了悬念,使读者寄予探求事情的原委,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情节安排)
内容上: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的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二者形成强烈的对比,震撼人心,揭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小说主题);1.请归纳祥林嫂的人物形象及其意义。 ;2.课文对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何作用?
答案:第一次:“我”在河边最后一次见到祥林嫂,祥林嫂是“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是全文倒叙;开头处第一次描写祥林嫂,实际上却是祥林嫂一生时序中的死前的最后一次外貌描写:比五年前更见苍老,头发花白程度跟年纪不相称,面容黑瘦,表情麻木,再加上乞丐的衣着,这一切暗示着,祥林嫂的处境不仅不如第一次到鲁家时(那时不幸却还健壮),而且不如第二次到鲁家时了(那时悲惨但尚有生气)。这时肉体被摧垮,精神也已死亡了。这个倒叙开头的外貌描写写的是祥林嫂不幸的顶点,为读者创造一个欣赏的悬念,引导读者深入下文。;第二次:“我”在鲁家第一次看到祥林嫂,恰在祥林嫂夫死出逃、初到鲁家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