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汉族,苏州府昆山县(今江苏昆山)宣化里人。明朝中期散文家、官员。
嘉靖十九年(1540年),归有光中举人,之后参加会试,八次落第,遂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众多,世称“震川先生”。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倭寇作乱,归有光入城筹守御,作《御倭议》。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归有光六十岁时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故称“归太仆”,留掌内阁制敕房,参与编修《世宗实录》。隆庆五年(1571年)病逝,年六十六岁。
文学上,归有光反对明朝前后七子“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情实感,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他的这种文风,发扬了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后人将他和唐顺之、茅坤等人并成为“唐宋派”。
归有光的散文源于《史记》,取法唐宋八大家,不是以重大体裁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继续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父亲、兄弟之间的申请,感情真挚,语言流畅,细节生动,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
王世贞:《归太仆赞》序中说:先生于古文词,虽出之自史、汉,而大较折衷于昌黎、庐陵,当其所得,意沛如也。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超然当代名家矣。
林纾——五百年来归震川一人而已。
解题:
1、项脊轩:
一是说它窄小,如在颈脊之间;二是因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在江苏太仓县的项脊泾住过,作者自号项脊生,故名。有怀宗追远之意。
2、“志”:古代的一种文体,即“记”,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常常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记事、记物、记人、记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
自读并思考:
a、围绕项脊轩,作者写了那些事?
明确:修葺项脊轩;叔父易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
b、行文中哪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状语后置),多可喜,亦多可悲。
这段处于第二段,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喜:
修葺项脊轩
作者为何要修葺项脊轩?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归纳修葺前项脊轩的特点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方丈:一丈见方——狭小
百年老屋、旧南阁子——历史悠久、老旧
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渗:透过;漉:漏下;下:名词做状语,向下——破漏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顾:环顾——狭小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得日:照到阳光;昏:光线不明——阴暗
译文:
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室内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百年老屋,灰尘泥土不断渗滴出水来,雨水也往下流,每每挪移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地方可以安置。项脊轩坐南朝北,照不到太阳,每天一过中午屋里就很昏暗。
修葺后的项脊轩如何?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归纳翻新后的项脊轩的特点。
使不上漏:省略句——不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辟:开;当:挡住;洞然:明亮的样子
(前面开了四个窗子,环绕庭院盖起围墙,用北墙来挡南面的阳光,阳光照在墙上,反射进屋里,屋里才亮堂了。)
明亮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状语后置),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栏楯:栏杆。纵的叫栏,横的叫楯;
胜:美景
(又在院里种了兰花、桂花、竹子和其他树木,旧时的栏杆,也就增加了光彩。)
雅致
兰和桂。二者皆有异香,常用以比喻美才盛德或君子贤人。
《文选·刘琨诗》:“虚满伊何,兰桂移植。” 吕向注:“兰桂,喻君子也。”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今世之所覩,怀瑾瑜而握兰桂者,悉耻为之。” 卢文弨补注:“兰、桂,皆有异香。以喻怀才抱德之士,耻为若人之所为也。”
元·麻革《密国公挽词》:“零落伤兰桂,孤高叹凤鸾。”
清·顾炎武《哭顾推官》诗:“二子各英姿,文才比兰桂。”
竹子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傲雪凌霜,因此它常常作为人格力量和人格理想的象征。自《诗经》开始,文人就常常将竹的形体和品格与君子的德行联系在一起。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似乎士君子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虚心、淡泊、高洁、坚贞(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梅松竹)
兰桂竹木喻品行高洁,志趣高雅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皆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偃仰:俯仰;啸歌:放声吟唱;
冥然:静默的样子,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兀:独自;
籁:孔穴里发出的声音,也指一般的声响——以动衬静
(借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