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T 1604-2019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pdfVIP

DB15T 1604-2019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B 16 DB15 内 蒙 古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15/T 1604—2019 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鉴定 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 for the isolation and race detection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on Potato 2019-03-15 发布 2019-06-15 实施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术语和定义 1 3 培养基的配置 2 4 病样采集 2 5 晚疫病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2 6 鉴别寄主的准备 3 8 病情调查 3 10 菌株保存 3 11 鉴定后材料的灭活处理 4 附录A (资料性附录) 马铃薯晚疫病菌(致病疫霉菌)菌落培养特征及孢子囊形态特征 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命名方法 6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提出。 本标准由自治区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M/TC 20)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赤峰市农牧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郝永丽、王雪洁、高博、胡海波、张金成、刘庆鹏。 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鉴定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鉴定的培养基的配置、病样采集、晚疫病菌的分 离纯化与鉴定、鉴别寄主的准备、人工接种、病情调查、生理小种确定、菌株保存、鉴定后材料的灭活 处理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马铃薯晚疫病菌分离保存与生理小种室内鉴定。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2.1 生理小种 physiological race 病原物的种或变种(或专化型)内,在形态上相似而在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病理(致病力)或其他 特性上有差异的生物型或生物型群。 2.2 单孢分离 single spore isolation 在实体解剖镜下直接挑取单个孢子,一定条件下培养萌发成菌丝体来获得纯菌种的方法。 2.3 鉴别寄主 differentiate host 一套分别含有R1~R11 主效抗性单基因和不含R 基因作为对照(r )的马铃薯品种。 2.4 人工接种鉴定 artificial inoculation 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用马铃薯晚疫病菌孢子悬浮液接种到马铃薯鉴别寄主的离体叶片上,根据接 种叶片的孢子囊产生状况及在不同鉴别寄主上的组合情况确定菌株具体所属的生理小种。 2.5 接种体 inoculant 用于人工接种鉴定用的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孢子悬浮液。 2.6 离体叶片接种法 leaf inoculate in vitro 将接种体接种到鉴别寄主植株中部复叶摘下的小叶片的方法。 3 培养基的配置 3.1 黑麦培养基 将黑麦50 g加适量自来水室温下浸泡20 h~36 h,匀浆机捣碎,55 ℃~60 ℃水浴1 h~2 h,四层 纱布过滤,上清液补水至1000 mL,加入琼脂粉12 g,分装后121 ℃高压灭菌25 min。 3.2 选择性培养基 在冷却至40 ℃左右的黑麦培养基中加入利福平20 mg•L-1 或氨卞青霉素200 mg•L-1 或70 %五氯硝基 苯100 mg•L-1 。 4 病样采集 在晚疫病发生时期,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的新鲜病叶,记录品种、采样时间、采样地点。用保鲜袋或 薯片夹叶带回实验室,贮放在4 ℃冰箱中备用。 5 晚疫病菌的分离纯化与鉴定 5.1 保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