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全词翻译赏析--第1页
【经典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全词翻译赏析
“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出自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柳梢青·春感》
“辇下风光”指心念故国,然而风光不再,表现亡国之痛;“山中岁月”指自己身之
所在,表现身在山中、报国无门的憾恨;“海上心情”则是自己志之所向,借苏武牧羊矢
志守节之典进一步表明自己守节不仕的志向。
柳梢青春感
刘辰翁
铁马塞毡,银花泪如雨下,春入愁城。笛里番腔,街头戏鼓,不是歌声。
那堪独坐青灯想故国,高台月明。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注解
①题曰《春感》,亦咏元宵。
②铁马:指战马。陆? 《石阙铭》:“铁马千群。”
③银花:花炮,俗称“放花”苏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树银花合。”洒泪“兼用
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意。
④愁城:庾信《恨诗赋》:“攻许愁城终崩。”参见姜夔《齐天乐》备注⑷(231
页)。
⑤指蒙古的流行歌曲,鼓吹杂戏。周邦彦《西河》:“酒旗戏鼓甚处市。”
⑥故国:本意就是“故都”,这里并任说道“故宫”,连下高台。《武林旧事》卷三:
“弛中例观潮于‘金顶图画‘,低台下瞰,例如在指掌。”
⑦辇下:皇帝辇毂之下,京师的代称,犹言都下。
⑧三句分后说道:宋亡以后临安元宵光景,自己落籍山中,宋室戏水海上。
海上:汉代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牧羊于北海上,矢志守节。
参照译文
到处都是披着毛毡的蒙古骑兵,亡国后,人们去观看上元灯市,花灯好像也伴人洒泪。
春天来到这座悲惨的城市,元军在街头打着鼓、耍把戏,横笛吹奏起蒙古的腔调,哪里有
一点儿春天的光景?耳闻目睹,心头不是滋味!
【经典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全词翻译赏析--第1页
【经典诗句】“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全词翻译赏析--第2页
在些微的灯光下感叹,哀伤无趣的生活把人煎熬,在这明月高悬的上元灯市,我十分
眷恋陷落的楼台房舍。那令人留恋的临安都城的风景,那归隐山林的寂寞岁月,那逃至海
滨的小朝廷的君臣,怎么展开抗日斗争,振兴祖国?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背景
这首词作于南宋覆灭之后,刘辰翁亲历了国家的最后覆灭。自古以来.经三代二帝缔
造、汉唐帝国不断开拓的辽阔国土终于第一次变成异族的牧场!亡国之恸该是何等悲惨。
作者用悲凉之笔,抒写了邦宗沦覆,物事皆非之美感。
赏析
《柳梢青·春感》就是南宋末年词人刘辰翁晚年归隐山中的作品,题名“春感”,实
际上就是元宵节有感于而作。此词笔调壮阔,抒写了作者亡国之苦和故国之思的深邃感情。
这是作者在上元节前的一个晚上写的感伤时乱,怀念故国的词作。
上片写下想象中临安元宵灯节的悲凉情景。
“铁马蒙毡,银花洒泪,春入愁城。”三句,写元统治下的临安一片凄凉悲愁的气氛。
“铁马”,指元军的铁骑:“银花”,指元宵的花灯,“愁城”,借指临安。头一句“铁
马蒙毡”,不仅点明整个临安已经处于元军铁蹄的蹂躏之下,而且渲染出一种凄惨阴森,
与元宵灯节的喜庆气氛形成大相径庭的氛围。开篇就揭示出了全篇的时代特征。元宵佳节,
原是最热闹而且最富国泰民安气氛的,而现实的景象却将种种承平气象一扫而光。在元军
的铁马践踏之下,广大人民心情凄惨悲凉。加之阴冷森严气氛的包围,竟连往常那火树银
花不夜天的光也洒泪了。这一句将客观景象的主观化、拟人化,使银灯似有人的形象和感
情。这种想象看似无理,实则入情。“银花洒泪”的形象给这座曾经是繁华热闹的城市带
来了一种哀伤而肃穆的凄凉氛围。紧接着,又用“春入愁城”对上两句作一形象的概括。
“愁城”一词,源出“攻许愁城终不破。”一句,出自庾信《愁赋》,本指人内心深处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