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浅谈杜甫别裁伪体、转益多师之气度
?
?
张洁薇
Summary:杜甫生活在唐代社会由盛转衰的转折关口,他的诗歌形象是时代的一面镜子,他衔接了从盛唐到中唐的伟大转变,唐初受六朝诗风影响大,诗文辞采华茂,后又以陈子昂为代表兴起复古运动,提倡“风骨兴寄”,不免出现贵古贱今的现象,但杜老先生却认为创作应该兼采众长,他以庾信、初唐四杰的创作特点为切入点,表达了他各体兼备、古今尽学的创作观点,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借鉴。
Key: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诗歌创作;博采众长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的确,他的诗叙写战争,描写天下苍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悲悯情怀,杜诗风格沉郁顿挫,是因为其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所以沉郁,因为其诗艺精湛、抑扬跌宕所以顿挫,但是杜诗除了“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也有“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萧散自然,不同的人生境遇影响了多样的诗歌风格,同样,他本身也并没有所谓“文人相轻”的狭隘,反而具备博采众长的气度,这在他的《戏为六绝句》中表达的很清晰。
一、重“质”亦不轻“文”的创作
唐朝玄宗后期,沉溺于声乐,白居易曾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致使朝廷大权旁落,在表面的盛世之下,各种隐藏的矛盾一触即发,终于,天宝十四载,震惊朝野的安史之乱爆发,从此之后盛唐气象一去不返。
杜甫的《戏为六绝句》是写在安史之乱后,当时战乱虽已渐平,但一个经历过战火的沉重打击的社会,即使李唐王朝能重整河山,也无法拂去六年来的巨变带来的损害,而此时唐人的诗风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情思激荡、境界宏阔的盛唐气象已不可再现,取而代之的是逐渐呈现的幽约细腻、繁缛藻丽。一批诗人变得心态内敛,反而认为庾信、初唐四杰的诗风不足为道。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赵次公注引《玉泉子》:“时人之议,杨好用古人之姓名,谓之点鬼薄;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这便是讥笑杨炯、骆宾王等四杰的一个例子。显而易见,杜老先生并不认同甚至反对这种看法,看到其中存在不合适的思想问题,他便借此为题,创作了这六首绝句,来表达心意。
组诗的前三首重点赞美庾信与四杰,反驳当时一些文人观点。“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从对庾信的评价写起,他的评价是离开了“徐庾体”的北朝庾信,正如他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一中所写“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庾信入北朝后的诗风悲壮健笔,杜甫赞扬他的诗晚年成熟、具有凌云纵横的风力,值得学习。“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四句在赞美四杰的诗作为“当时体”的同时也批评那些轻视他们的人,不可忽视四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们才具有真正的创造力会万古流,不像轻薄子身名俱灭。“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龙文虎脊皆君驭,历块过都见尔曹。”承接第二首的内容,相对犀利指出当时蔑视传统的“今人”与四杰的差距,同时表明诗风正道为《风》、《骚》。
铺垫已经做好,接下来杜先生自己的观点可以随势阐发了:“才力应难跨数公,凡今谁是出群雄?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这四句批评了诗歌追逐“翡翠兰笤”那樣秀丽的风格,劝各位学习牵掣鲸鱼于碧海之中的雄健气势,而这种气势正是与当时已鲜少存在的盛唐风气。接着给出建议“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他先退一步讲学习前人清丽词句并无不可,只是不可过,若成为“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眺,劣得‘黄鸟度青枝”就是步了齐梁绮靡诗风的后尘失去《风》、《骚》正道精神,所以今人应努力效仿屈、宋,力争并驾齐驱。正如最后所言“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一代效仿一代,最终只是一代不如一代,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才是正道,前面叙述又加劝导解释了那么多,最终的目的是希望人们可以裁汰伪体、亲近《风》《雅》,立足根本,又能做到“论诗宁下涪翁拜,未作江西社里人”吸收各家所长,独创风格,一代更比一代强。
二、转益多师的气度为如今我们的学习所带来的影响
我们读杜甫这简单的六首绝句,通过这168个组合在一起的汉字去想象去了解他的观点,去感受他的精神,但并不是知道了就完了,我们了解他不是目的而是途径,最终需要达到的是自己怎么做。其实相信在古代以及在杜先生生活的时代应该都有他的“粉丝”因为他是值得被尊敬的以为文豪,这些“粉丝”所能获得的一些可以说是精髓文化能被运用小到文学诗歌创作,大到人生态度便是他的时代意义,这个时代是没有时间或空间限制的。
“转益多师”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气度,但他是有标准的,底线是“亲风雅”即立足现实,他的诗美理想是以现实为美的,他的诗歌就其内容而言真实且深刻得反映现实社会,他将自己真切感受到的东西写入诗歌,具有“诗史”的特性。杜甫深受的是儒家“兼济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