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艺术与案例分析.ppt

初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艺术与案例分析.ppt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  在数学教学中,能引发创新思维的问题情境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  (一)引发式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具和多媒体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或由旧知识的探索、发现、拓展引出新问题,或由有趣故事展开,让学生身临其境,实现和展开思维活动,这样学生就亲自参与了数学思维活动的全过程。    如“二次根式”的教学。  (二)矛盾揭示式   利用隐含于教材中的矛盾因素或学生已有认知与新知识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来设计矛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积极思维来解决矛盾。如在揭示概念或解答例题时,可有意出现已知与未知、差错与疏漏,形成学生思维上的新旧冲突、正误冲突等,从而获得问题的解决。   如在公式、定理等教学和运算推理过程中故意出现差错或疏漏引起正误冲突等。  (三)出其不意式   创设一些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和谐或将学生认知结构运用于陌生情境中的问题,使学生在惊奇中迫切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例如:“完全平方公式”的引入。   方法一:一般法则特殊化。   方法二:直观图形代数化。 (四)似是而非式   提出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让学生在捉摸不透、无所适从中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五)猜想证明式   课堂上恰当的引导和组织自学、讨论,固然对发展思维有益。如果在教学定理、公式、例题和进行练习训练时,加强变式教学,会进一步拓宽思路,不断造成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促使思维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这对于发展学生思维具有积极的作用。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事实上,数学及其他科学的发展的渊源之一就是猜想的假说。数学课中教师要经常创设情境让学生对问题的条件与结论、拓展的走向、解法的思路等作出猜想,引导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敢于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大胆猜想,从而培养学生自觉的独创意识。 四、例习题的讲解艺术    数学解题过程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理解题意、探求思路、书写解答、回顾反思。每一个阶段都至关重要。理解题意就是弄清问题,准确把握或翻译已知和所求;探求思路就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已知与所求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分析问题本质,关注数学思想与方法的运用;规范书写解答不仅是正确解题的重要保证,也是理清思维逻辑顺序的重要过程。    回顾反思是优化解法,提炼处理“类问题”的经验,提升迁移能力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很多学生会忽视这一环节,所以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原问题的基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讲题——例习题讲解 延时符 理解题意 思路探求 书写表达 回顾反思 审什么,怎么审 思什么,怎么思 探什么,怎么探 写什么,怎么写 会用数学的眼光看题,会用数学的思维想题, 会用数学的语言写题,会用数学的思想品题。 四、课堂小结的艺术 提纲式或结构式: 五、课堂小结的艺术 问题式:“人教版八上 第十一章 三角形” * * * * * * * * * * * * * 初中数学单元-课时教学艺术与案例分析   教师基本素养: (1)语言:正确性、通俗性、简练性、感染性; (2)板书:字、式、图的正确性、工整性、美感性,以及板书设计的系统与醒目; (3)观察:观察学生动态活动的能力; (4)聆听:聆听学生答与问的能力; (5)教态:负责、和蔼、感染。 一、单元—课时教学设计框架 第n单元(k课时) 一、单元内容及其解析(含单元教学重点) 二、单元目标及其解析 三、单元教学问题诊断(含单元教学难点) 四、单元教学支持条件 第1课时~第k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 2.课时教学目标 3.课时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设计 第i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 指本课的知识内容。 2.课时教学目标 课时教学目标要注意过程与结果的融合、内隐性目标与表现性目标的融合。具体写作时,可以考虑以下格式:        通过(经历)X,能(会)Y,发展(提高、体会)Z。   其中,X表示学科活动过程,Y表示应会解决的问题(显性目标,主要是具体知识点目标),Z表示学科思想和方法、关键能力(隐性目标)。 郭华教授提出的课时教学目标撰写模式 教学目标表述: 1.以学生为主语(主体); 2.基本要素:经历了什么活动,能够做什么(例如,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能解决什么问题),在哪些方面有了提高、发展。 崔允漷教授提出的课时教学目标撰写模式 新目标叙写应该采取: 经历(过程)--习得(结果)--形成(表现) 具体来说,往往表征为:经历……(学习过程或方法),习得(如理解、知道等)……(结果),完成/形成……(表现)。 撰写课时目标的注意事项 (1)目标指向学生的变化。 (2)与教师教的任务和学生学的任务相区别。 (3)与内容紧密结合,避免抽象、空洞。 (4)目标表述要明确。 二、引入的艺术  引入的主要特征:  (1)紧扣主题;(2)尽快拉近师生距离

文档评论(0)

行业精品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提供各行业精品文档,欢迎选购!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