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论舞台空间造型对戏剧叙事的作用
?
?
马雅杰
摘 要:国家话剧院上演的王晓鹰版《哥本哈根》与沃尔特·阿斯马斯和爱尔兰的都柏林“门”采用了极简的舞台造型,强调造型的“心象性”。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作品的舞台空间造型是如何对戏剧艺术进行创造与揭示。以此对国内未来戏剧舞台空间造型的探索提供一些思路。
Key:物造型;表演空间;戏剧空间;舞台空间造型
20世纪,“物造型”环节积极地参与戏剧艺术的创造,在自然主义走到写实的尽头——到了台上台下没有区别的时候,戈登克雷对戏剧现状表现了强烈的不满,在大量的尝试与创作之后,提出“心象”,对舞台布景进行高度提炼,从广阔的剧本阅读体验的宽阔想象中提炼出一种意象,紧紧抓住这一意象,塑造舞台的一致性。
而《哥本哈根》中的舞台造型创造正是基于这一理论,空间造型设计突破了舞台空间,对整个戏剧空间进行了创作,他们的舞台创造了一种具有强烈揭示性与极强感染力的审美体验,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述分析在作品中是如何借用“物造型”展开剧情,丰富意蕴的。
一、舞台空间的整体风格
《哥本哈根》的舞台空间造型整体呈纯白色,墙壁、地板、三把凳子、两扇双开的门,一棵始终伫立着无生气的树,一个既不是天堂又不是地狱的模糊场景,简洁明了勾勒出戏剧空间的发生基调。白色是一切颜色的总和,它是最单一却又是最丰富的颜色,包容了一切,就像哥本哈根之谜,三个过世的灵魂仍在拷问自己,里面隐埋着真实与幻觉,道德与自我,物理与政治,却无人能一眼从事件上探寻真相,因为那里空无一物。
戏剧空间是戏剧人物的行为所需要、为戏剧情景发生所提供的演剧环境,简单来说就是满足表演者的动作需要的表演场所。两部作品中舞台造型中设计这些物质条件的配合,可以使演员生活在一个“真实”的客观环境中,框定了表演空间,使演员产生真实的人物自我感觉。
二、多重时空的视觉形象
阿披亚认为,灯光可以在舞台上塑造气氛和情调,可以随着动作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变化,可以在演员与布景间创造某种平衡与协调。他在光与音乐之间觉察到一种近乎神秘的联系。《哥本哈根》中的灯光变化为演剧的时空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划分,多为暗转。蓝色的灯光和海水的声音,出现在滑雪及克里斯汀溺水当中。克里斯汀在船上掌舵意外落入海中,差一点抓住救生圈,从船上掉进海里。而波尔却克制自己的行动,陷入演算行动结果的思考,是呆在船上还是抛出救生圈?甚至他在那一刻都失去了一个父亲出于感性的冲动,选择立马跳水营救。这一事件在剧中被反复提起,海森堡何尝不是一个迷失溺水的孩子,其寓意更深地指向了波尔与海森堡两人。
在切割时空更明显的灯光设计中,左右的两扇双开门,用昏黄和阴冷的灯光照进房间中,这两扇门在戏剧动作的推进过程中,化身成了数次试验进程中步骤。左边的门打开,寓示着另一个幽深的心理世界的敞开,是往昔那些充满温情和浪漫时刻的重现,灯光反差性得给海森堡和门外的树镶上了温柔的金边。右边的门则相反,它开启在时空被打破,角色转化为“叙述者”的身份时,两人记忆混淆的时候,阴蓝色的光冷漠得竖在二人中间,谈论铀与链式反应,是海森堡与波尔的不断追问与讨论,是领路人与孩子,是父与子之间感性得、理智得对抗。记忆的开启与当下叙述的重合,叠合成一个立体空间。在开门与关门之间,是诗意的释放,是严峻残酷事件的隔离,是自我的解体,并不存在时空的完全割裂,不存在感性与理性的对抗,它们相融又独立,像二人的思想一样,辨证却出奇的统一。
导演根据灯光设计、音响效果诸多时空塑造手段,使不同的时间空间中不同角色的展现都对应了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形象,展示了角色在各异的时空变化中的“人物弧光”,让舞台的外部造型走向内心世界的造型,交代了剧情的突变与发现,给与观众基础的人物视觉形象。
三、舞台空间与现实世界中的戏剧意蕴
再次提到《哥本哈根》中舞台造型的构成,不得不再一次谈到浑然一色的布景,全部物質都安排成白色,墙壁、大门、地板、凳子、无叶的树生长在每一个时空中,平淡到极点的布景,一个不确定的场所,不似天堂,也无法比作地狱,整体气氛渲染得梦幻又迷离恍惚。甚至是人物服装,也是成套的白色,戏剧就在此氛围中徐徐拉开帷幕,由于时空的不确定、维度错乱。三人在模糊的某处相遇,重现与追溯哥本哈根之谜,人物在剧中承担了角色、叙述者、当事人的三重角色,不断跳进跳出,既真切又荒芜,只有三人的思想是戏剧动作的确切支撑。让我在某一刻落泪的刹那,是三人抬起凳子欢快得跳起圆舞曲,随着音响效果的进入,三人的身份返璞归真,像婴孩般无拘无束,剥开万种枷锁与面具,他们只是人,拥有浪漫情怀的个体。“历史只有一种可能,但舞台提供了无数可能。”通俗得讲,既然哥本哈根会面已成谜,解开谜题的意义不应该停留在单纯的找到“真相”,更重要的是在戏剧散场之后久久不离去的观众,能否明白现实又是不可逃避的,在于给后世的思辨,善良与丑恶的界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