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1 页 共 18 页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教案设计及例题
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教案设计及例题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通篇着眼在 死生 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 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 趣。下面是由 xx 整理的高一语文兰亭集序教案教案设计及例题,欢迎阅读。
【兰亭集序教案(1)】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叙文的特点,体味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疏通课文,理清思路,归纳、积累文言字词。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 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绪。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涵的积极情 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 2 页 共 18 页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故事,以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东晋公元 353 年的三月初三,一群文人雅客正在在山间别苑吟诗作赋。其中 有一人忽忽悠悠站起身子,借着几分醉意,自告奋勇地要求为众人的诗集作 序。在众人热烈簇拥下,只见他拿起鼠须笔,饱沾浓墨,在蚕丝纸上畅意挥 毫,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的赞叹声。待到作品出炉,这人便把毛笔一撇一掷, 瘫坐在旁边的一个藤椅上,打起呼噜来了。
第二日酒醒,他仍然觉得意犹未尽,伏案挥毫再次书写,却发觉都不如第一 篇来的好,不禁长叹。
这是又是一个神来之笔的传说,固然,如果当事人没有扎实的文学祭奠也是 无法醉中写佳作的。
这个莫名其妙写序的人,就是王羲之,那卷无意之作,就是被书法界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的《兰亭集序》。
二、整体感知
1、全班齐读,圈出不会读或者读不许的字(读后纠正个别字音)
2、快速浏览全文,试从每段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眼。
(乐 痛 悲)
三、文本研习
第 3 页 共 18 页
也就是说,作者的情感是有一个起伏的变化过程,究竟是什么让这位大师心 起波澜呢?我们首先来看一看,他为什么会觉得快乐?
(在学生回答的同时解决部份字词问题)
1、自读第一段,思量:兰亭聚会,俯仰之间,乐在何处?
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良辰)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摆布; (美景)
能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这里的景色呢?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天气好,风景好,难道心情就一定会好吗?如果宋江带领梁山好汉跑到兰亭 对王羲之说: 小王啊,我们一起来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吧。 那样王羲之的心情 还好吗?固然不好。所以什么也是很重要的?人。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会萃在一 起,这才有了共同话题,气氛很好,所以开心。
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足以畅叙幽情; (乐事)
流觞曲水 :是选择一风雅静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 水边,一人置盛满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顺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饮 之,再乘微醉或者啸呤或者援翰,作出诗来。
当时,王羲之与当朝名士 41 人于会稽山阴兰亭,大家喝喝酒,吟吟诗,当
第 4 页 共 18 页
真是不亦乐乎!诗篇荟萃成集,由王羲之醉笔走龙蛇为之作序,这就是这篇 《兰亭集序》的由来。
仰观,俯察,游目骋怀,极视听之娱(赏心)
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 ,在这 里,四中夸姣的事物都具备了,难怪作者会如此开心。
2、分享作者快乐的心境 女生齐读第一段。
3、常言道: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作者的这种快乐并没有持续很 久,不一会儿,他的精神就蓦地跌到低谷。
针对这个起伏, 60 年代中期、郭沫若先生曾经发起一场关于《兰亭》真伪问 题大讨论。他认为字体、文本都不是王氏原貌,理由之一是文章前面写极乐, 蓦地转为悲痛,悲得太没道理了。
你允许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四人小组,读,商讨)
(先叫学生翻译,问:你认为这句话是在讲什么呢?)
如:
1)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人生真是短暂啊,一抬头,一低头,这辈子就这样过去了。这是悲。古人也 有不少描写人生短暂的句子,比如曹操的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
第 5 页 共 18 页
2) 或者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经不知老之将至。
这里写的是尽管每一个人的爱好不同,宁静与躁动不同,但有一点是一样的, 就是当大家遇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感到快乐自足,但一味的享受而忽视时间的 存在,却没发现时间的流逝是如此的迅捷,等你反应过来时,也许早已是两 鬓斑白的老朽之人了。这也是悲。
3)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等到欢喜变成厌倦,人事变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