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克和千克(二下).docxVIP

2022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克和千克(二下).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2数学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克和千克(二下) 01教学内容 本单元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内容包括:认识质量单位“克”及相应的测量工具——天平;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及相应的常见测量工具,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02教学目标 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2.初步了解天平和常用的用“千克”作单位的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的基础上,会以此为标准估量物体的质量,同时体会学习质量单位的必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量感。 03教材解读 (一)教材的变化 ?本单元最大的变化就是减少了例题3解决问题。 ? 这道例题原本在教学中存在感就不强,老师们教起来也是懵懵懂懂,而如果我们前后翻翻教材,会发现在第101、102页“一个苹果多重”就已经出现得太多了,就算删减掉例3,也还有两处。 ? 同时去掉的还有练习二十第8题“下面这些物品,怎样放才能使天平处于下面的两种状态?”此题是关于单位间进率的变式练习,学生先要观察天平的状态,再根据克和千克的关系进行选择和分配,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学生初次接触“克和千克”,难度很大。 ? 改变的地方还有: ? ①作为1克的锚定物,从“1枚2分硬币”改成了“2个曲别针”;千克的认识由“两袋白砂糖”改成了“2袋500克的食盐”。 ? ②“你知道吗”中,增加了对“公斤”的介绍及说明“1公斤=2斤”。 ? ③练习二十第13题更换了情境。 ? 个人认为练习二十第9题也应该改一改,能提出的问题有很多,单学生写算式出现困难。 (二)教材分析 ?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对轻、重的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轻重,但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因此,教材借助学生熟悉的超市情境,基于学生对质量单位的已有认知进行学习,并通过大量的体验活动感受1克和1千克,通过估测活动发展量感。 04教学建议 ??1.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的已有经验。 ? 克与千克虽然在生活中普遍运用并经常出现在学生的视野中,但对于学生来说可能就是一种生活现象,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真切地关注。在教学时,需要将这种生活经验变成教学资源。也就是说,教师应将学生置入与学习新知相关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自然地实现由生活到数学的转化。如,教师让学生在课前进行相关的观察与收集工作,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素材去认识克和千克的不同作用等。 ??2.注重设计各种有效的活动,逐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 ? “1克、1千克的物品实际有多重”这种观念的建立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量感的培养也首先建立在对单位量的感知。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学生不能靠眼睛观察到,只能靠身体的感觉感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设计多种体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对1克和1千克的实际“大小”的直观感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表象”,进而为后面进行合理估测建立好标准。 ? 如,在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时,我们选择学生常见的熟悉的1克的物品来体验,如2枚回形针、1粒花生等,还可以借助天平称物,将1克的实际大小转化为直观的黄豆数量、A纸的张数等,再通过掂一掂加以巩固。在感受1千克的实际大小时,可以直接转化为2袋盐的质量、一袋1千克洗衣液的质量等,再掂一掂进行感受和直观呈现。这些活动,不仅有身体的感受,还有对物品数量的感受,对1克和1千克的质量的感受就更生动了。 ? 3.注重对学生估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量感。 ? 测量,就是把一个未知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估量,本质上也是测量,只是这个标准可能不是1克或1千克,而可能是学生熟悉的10克或100克、500克等物品的质量。进而学生再用自己选定的标准去“量”。 ? 在教学中,我们要进行估量方法的指导。先选一个自己熟悉的标准,再用这个标准去估,汇报时可以让估得准的学生说说自己估计的方法。通过多次活动,让学生经历不断地调整的过程,同时丰富学生心目中可以用来作为估量的标准的“质量表象”,逐步形成估测的策略,发展学生量感。 ??值得注意的是:克和千克是常见的质量单位,虽然“质量”这个词是规范的数学或物理名词,但在生活中很少用,而采用“重量”这词,学生在实际生活也很少接触“质量”和“质量单位”这样规范的表述,教学时可以弱化这个词的使用,用“有多重”“轻重”等生活化的语言进行表述。

文档评论(0)

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各学科教育教学资料、优质课比赛教学设计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5月14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