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地基中的应力课件.pptVIP

地基中的应力课件.ppt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二)等代荷载法 K—集中力作用下的地基竖向附加应力系数,按r/z由表查取。 按叠加原理计算M点的附加应力: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2、矩形荷载和圆形荷载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一)均布的矩形荷载 先以积分法求矩形荷载面角点下 的地基附加应力,然后运用角点 法求得任意点的地基附加应力。 Kc—附加应力系数,由m=l/b,n=z/b查表。 地基中的应力 4.1 概述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4.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 4.1 概述 地基变形的原因是由于土体具有可压缩性的内在因素和地基受到附加压力的作用的外在因素。 为了计算地基沉降以及对地基进行强度与稳定性分析,必须知道土中应力分布。土中应力包括土的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土的自重应力是在未建造基础前,由于土体本身受重力作用引起的应力,附加应力是由于建筑物荷载在土中引起的应力(新增应力)。 特点:一般自重应力不产生地基变形(新填土除外);而附加应力是产生地基变形的主要原因。 4.1 概述 土的应力应变曲线 土中应力求解通常利用弹性理论,即假定地基土是均匀、连续、各向同性的半无限空间线性变形体。这样的假定虽然计算简单,但与土的实际情况不符,因为土是成层的的非均质的各向异性体。试验表明土的变形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如右图),当应力变化不大时,可用一条割线近似代替相应的曲线,这样,就可以把土看成是线性变形体,以简化计算。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基本假定:地基是均质半无限空间弹性体。 1、竖向自重应力: 2、侧向自重应力和剪应力: 一、均质地基情况 K0—土的侧压力系数(静止土压力系数) K0=μ/(1- μ), μ—土的泊松比。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必须指出:只有通过土粒接触点传递的粒间应力,才能使土粒彼此挤紧,从而引起土的变形,而粒间应力又是影响土体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粒间应力又称为有效应力。因此,土中自重应力可定义为土自身有效重力在土体中引起的应力。土中竖向和侧向的自重应力一般均指有效自重应力。为简便起见,常把σCZ称为自重应力,用σC表示。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二、成层地基土的情况 1、自重应力: 注意:分层界面和γi的取值。 σCZ=σC=∑γihi i=1 n 2、自重应力分布曲线的变化规律: 1.土的自重应力分布曲线是一条折线,拐点在土层交界处 和地下水位处。 2.同一层土的自重应力按直线变化。 3.自重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3、地下水位升降对自重应力的影响: 4.2 地基中自重应力 【例题2-1 】计算自重应力,并绘分布图。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一、基础底面接触压力的分布 1、柔性基础:没有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基础随地基一起变形,基底接触压力分布与上部荷载分布情况相同。均布荷载下其基底沉降是中部大,边缘小。 2、刚性基础:具有非常大的抗弯刚度,受荷后基础不挠曲,在调整基底沉降使之趋于均匀的同时,也使基底压力发生由中部向边缘转移的过程。 架桥作用:把刚性基础能够跨越基底中部,将所承担的荷载相对集中地传至基底边缘的现象。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中心受压下:随着荷载的增大,由“马鞍形”转变为“抛物线形”进而“钟形”。 注:一般来说,无论无粘性土或粘性土地基,只要基础埋深和基底面积足够大,而荷载不太大时,基底反力图均呈“马鞍形”。 3、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当基础底面尺寸较小时,一般可近似按直线分布图形计算。即按材料力学公式进行简化计算。 只有基础刚度很大,地基相对较弱时才比较符合实际。 二、影响基底接触压力大小和分布的因素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A、? 地基土种类(土性)。 B、? 基础埋深。 C、? 荷载大小及分布情况。 D、? 地基与基础的相对刚度。 E、?? 基础平面形状、尺寸大小。 影响因素较多,非常复杂。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1、中心受压基础的基底压力: 但在地下水位以下部分应扣去浮力。 三、计算公式: 注意d的取值 1、当e=l/6时,呈三角形分布; 2、当el/6,呈梯形分布; 3、当el/6时,Pmin0,基底反力重新分布: 式中M,W: 2、单向偏心受压基础基底压力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3、双向偏心下的基底压力 4.3 基础底面接触压力 y y x x W M W M A G F p p + = - 2 1 + + - 四、基底附加压力 1、基底附加压力:由建筑物 建造后的基底压力中扣除基底 标高处原有的自重应力后,新 增加于基底的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