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pdfVIP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时常面对数学错题是无法避免的情况,但是,在解 决错题的过程中,怎样才能帮助学生们从错题中迅速找出错误,并且及时地纠正 错误,最后通过错误吸取经验,尽量避免今后再犯同样的差错,这一系列的问题 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以下是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常见小学数学错题找出的案例,通过对其 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措施,希望今后对自己的教学能有帮助,愿与读者 共同探讨。具体分析如下: 一、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的必要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地讲课,并且也能够根据往 常的经验激发学生们的听课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中,师生同时能将例题一类的 练习题准确无误地完成。但是,在学生独立完成数学题的时候,往往看到的并不 是我们预期的效果,学生们总会出现这样那样、差别不一的错误。有些教师或者 学生会认为是解题过程中太粗心造成的,当面对学生们形形色色的错误时,我才 体会到这并不单单是粗心的问题:部分学生的错误是在于其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 的知觉,因而出现错误;也有部分学生是对于数学题只是笼统地看一下,缺乏深 入分析题目的习惯等等。为了找出错误的真正原因,对小学数学错题案例进行分 析,从中找出出错的地方,因而从根本上避免错误,是很有必要的。 二、常见出错案例及有效解决措施 错题案例一: 在低年级的课本中,有此类数学题:____-13=23,学生们往往会在填空处写 为10;或者____÷3=3,学生们往往会在填空处写为1。其实通过对学生给出的答 案中可以得知,学生们并不是不会做这些题,而是在于题目的展现形式发生了一 些变化,恰恰这些变化对于认知水平有限的低年级学生来说是有相应的困难的。 低年级学生的知觉往往不能抓住事物的主要方面以及特征,不能很好地分析事物 的内在联系,并且对自己的知觉无法有效地加以控制,不能正确分析感知的对象。 低年级学生看见这类数学题最先进入视线的是数学题中的运算符号,大部分学生 不会特意地去对完整的题目进行仔细的分析。通过教学经验,我认为低年级的学 生心中总认为数学题的结果总是在最后读,而以上数学题恰恰改变了展现形式,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第1页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小学数学错题案例分析与研究人教版新课标--第2页 由此一来,学生们会把自己首先进入脑海的运算符号及展现的两个数字结合计 算,最后得出了错误的结果。 解决措施:如果这些错误出在高年级学生身上,也许会在检查过程中及时地 发现错误,并能正确地纠正过来,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有的学生做完题 后根本不会检查,即使有少数学生检查也是囫囵吞枣,大致遛一遍,不能发现错 题。这就需要我们数学老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使学生能够灵 活运用。例如案例一中的两道题,学生只要将最后的结果放在填空处,然后进行 计算就会发现填空处是错误的;第二种方法是圈出关键词,让学生们在对题目进 行解读时,把题目中关键的词语圈起来,然后围绕自己圈出的关键词去理解题目, 对题目能够理解透彻后,才能保证不会出现错误。 错题案例二: 在对运算定律的乘法分配率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我将前期总结的一些定 律分配式写在黑板上,然后根据这些定律进行解题。其中一道题是这样的:(30+4) ×16。大部分同学可以根据黑板上的定律将此题正确解答出来,但是有个别的几 个同学是这样写的:(30+4)×16=30×16+30×4。这几个同学是将乘法分配律 中的两个关键词没有理解透彻,这两个关键词为“分别”、“这个数”,因此出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