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特性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docx

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特性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docx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有企业集团的政治特性及其对管理模式的影响 作为一种政府政策创造或者推动的产物,国有企业集团在我国经济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了其特有的管理、投资与重组方面的功能,对促进社会稳定与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的国有企业集团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萌芽,其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萌芽阶段:国家先后在1980年颁布了《关于推动经济联合的暂行规定》、在198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横向经济联合若干问题的规定》,这些政策措施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横向经济联合健康稳定的发展,也为企业集团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创建阶段:1987年,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大型工业联营企业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的暂行规定》和《关于组建和发展企业集团的几点意见》,后者对企业集团的含义、组建企业集团的原则以及企业集团的内部管理等问题第一次做出了明确规定。    ?发展阶段:我国真正意义上的企业集团始于1991年。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国务院生产办公室《关于选择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试点的请示》(即71号文件),以此为基础,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相关法规,对企业集团的组建和运行进行规范,促进了企业集团的发展。    ?规范阶段:随着1994年《公司法》的生效,企业集团内部成员之间的经营管理和相互关系有了基本的行为准则规定,从而为企业集团进一步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奠定了基础。2023年4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关于深化大型企业集团试点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建立以资本为主要纽带的母子公司体制”的目标。从此我国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比较规范和理性的发展阶段。    ?从国有企业集团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出政府的直接推动对国有企业集团产生和发展的影响力,正是因为这种产生、发展背景的特殊性导致国有企业集团在其行为特性上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的核心是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的政治特性,它直接影响着国有企业集团对管理模式的选择。 ?    一、我国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的政治特性   正如在许多处于经济转型过程的国家一样,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一直存在着经济增长和政治稳定之间持续不断的辩证状态。一方面,政府希望推动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从而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又通过行政影响迫使国有企业集团在许多方面承担了大量的社会责任,包括稳定价格、稳定就业、投资增长等等。用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观点已经不能够很好地解释经济转型过程中政府对国有企业行为的影响,因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集团不完全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效益追求者,也很难被认为是一个典型的社会文化演变的产物。    ?首先,发展国有企业集团是政府的有意所为。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政府发展国有企业集团存在两个既矛盾但是又统一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发展市场经济,把大量的国有企业推向市场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实现投资和促进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又要发挥计划经济的作用,通过国有企业集团控制重要的行业、掌握重要的资源和保证社会的稳定。    ?其次,我国国有企业集团是政府直接推动的产物。政府不仅是经济政策的制定者,而且还是国有资产的所有者代表。在整个国有企业集团发展的历史上,国有企业集团的产生与发展基本上是政府改革、政府政策和政府操作的结果,国有企业集团行为直接受到政府政策推动、指引、规范和扶持的影响。    ?由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政府的目的和政策直接影响了我国国有企业在整个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行为,使这种行为具有了很强的政治特性:    1. 在当前以股份制为目标模式的国有企业集团的改革中,国有产权的代理人,是通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行政部门,以行政的方式委派和决定的。    ?按股份制的要求,股东间应只有股权大小的差异,而其它方面应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但国有产权的代理人在股份制改造后的企业中与其它股东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表现在:    ?1)股东地位的获得方式不同。国有产权代理人是以行政方式获得代理权的,而一般股东则是以投资获得股东地位的。无论一级代理或多级代理,目前所提出以股份制方案解决国有产权问题都没能避开国有产权代理人的行政决定方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以行政方式获得管理权;国有产权控股的企业里,有关管理人员基本上都是行政任命的。这种权力获得途径和机制上的不同,使国有产权代理股东与其它股东始终存在着不完全相同的目标需求。    ?2)决策目标不同。一般股东的决策目标是追求投资收益最大化,包括短期和长期利益的综合考虑;国有产权代理人股东追求是满足或达到其委托人规定的目标。权力获取的方式决定了国有产权代理人股东与其它股东间的必然差异。由于国有产权委托人在职能上的二重性,国有产权管理的目标也不会仅仅考虑经济目

文档评论(0)

189****64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