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2).ppt

【苏教版】语文初一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寓言二则》(2).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5 46 47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感情。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所从坠。” 楚人: 不慌不忙 十分自信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词语,翻译课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渡水 jù立即 从 糊涂 qì雕刻 那 他的 这儿 助词,不译 雕刻记号的地方 到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舟 是吾剑之所从坠。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船靠岸以后,楚人没捞到剑可能会 想些什么? 2、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的看法? 3 、如果你是和他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 到整个情景想对楚人说些什么? 三读课文,回答问题: 5、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懂得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效果。 现实意义: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寓意: 课堂练习: 一、解释加红色词的意思: 遽契其舟 不亦惑乎 是吾剑之所从坠 二、翻译句子: ----剑自舟中坠于水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三、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作业 1.熟背并默写《刻舟求剑》。 2.完成课后练习。 学习目标 1、背诵并能默写两则寓言 2、积累一些文言词汇,正确翻译文言句子 3、初步学会对比综合阅读。 自学提纲: 1、这两则寓意有什么共同的寓意? 2、在揭示寓意的方法上有何不同 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写法评析: 《郑人买履》通过人物对话,使故事的讽刺效果大大增强。 《刻舟求剑》通过对比、反问揭示其错误实质。结尾“舟行”与“剑止”对比,指出“求剑若此”不仅找不到剑,而且太糊涂了,对比议论发人深省。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下列练习 1、《郑人买履》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人。 2.给下列字注音。①履( ) ②宁( ) 3.解释字词。 (1)履( ) (2)操( ) (3)宁( ) (4)罢( )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6.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带“履”的成语。 当堂训练 答案.削足适履 如履薄冰 履险如夷 当堂训练 二、阅读《刻舟求剑》,完成作业 1.《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出自《________》,编者是________。 2.为下列字注音。 ①坠( ) ②遽( ) ③契( ) 3.解释下列词语。 ①涉( ) ②是( ) ③遽( ) ④求( ) 4.分别指出加粗词所指代的内容。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 ②遽契其舟( ) 5.翻译句子。 ①是吾剑之所从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寓言故事包含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训练 7、读句子,回答问题。 (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 ?(2)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8.课文中的郑人和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 (1)郑人最可笑的“言”: (2)楚人最可笑的“行”: (3)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415161718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