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CS 43.040.60
T2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17354—202X
代替GB 17354-1998
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Front and rear protective devices for passenger car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2年4月29 日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GB 17354-202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代替GB 17354-1998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与GB 17354-1998 《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更改了标准中文名称,更加准确地体现标准适用领域和范围;
——增加了第2章 “规范性引用文件”;
——更改了保护装置的术语和定义 (见3.1,1998年版的2.1);
——删除了车型的术语和定义 (1998年版的2.2);
——删除了加载试验车质量的术语和定义 (见1998年版的2.3);
——增加了基准线的术语和定义的碰撞器示意图 (见3.2,1998年版的2.6);
——更改了基准高度的术语和定义 (见3.3,1998年版的2.5);
——更改了车角的术语和定义,并增加了保险杠角示意图, (见3.4,1998年版的2.4);
——增加了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辆的相关技术要求 (见4.4);
——增加了前后端保护装置及其所覆盖结构件的技术要求 (见4.7);
——增加了前后端保护装置上的各类传感器和其他功能件的技术要求 (见4.8);
——增加了试验车加载质量的试验要求 (见5.2.6);
——更改了基准高度 (见5.3.1.5,1998年版的4.3.6);
——增加了同一型式判定 (见第6章);
——增加了标准实施过渡期 (见第7章)。
本文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本文件于1998年首次发布,本次为第一次修订。
II
GB 17354-202X
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乘用车前后端保护装置的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M类汽车。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 4785 汽车及挂车外部照明和光信号装置的安装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保护装置 protective device
位于车辆前端和后端的用于保护车辆在发生低速碰撞时不会造成严重损伤的装置。
注:包括保险杠罩及其固定件、泡沫件、横梁及其连接件、尾部端板、纵梁及吸能部件以及安装在保险杠罩上的其
他组件。
3.2
基准线 reference line
在碰撞器的A平面 (见图1)与水平地面垂直时,撞击头对称水平面与撞击头本身轮廓的交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BT 11182-2017 中药材包装技术规范.pdf
- SBT 10641-2018 拍卖术语标准.pdf
- 编制说明-《汽车用螺纹连接的扭矩试验及评价方法》.pdf
- 编制说明-《汽车用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耐碱试验方法》.pdf
- 编制说明-《汽车用先进高强钢 薄板和薄带 扩孔试验方法》.pdf
- 编制说明-《汽车远程升级(OTA)信息安全测试规范》.pdf
- 编制说明-《汽车整车气动声学风洞风噪试验 风噪源定位及可视化测量方法》.pdf
- 编制说明《汽车整车气动声学风洞风噪试验风噪源识别及可视化测量方法》.pdf
- 编制说明-《汽车智能座舱人机交互安全评价方法》.pdf
- 编制说明-《氢能与燃料电池汽车全链数据采集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