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疗操作.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操作要点: 1.推法:运法,罐口平扣皮肤,小鱼际紧贴皮肤;推法,罐口抬起 15 度弧边推。 2.刮法:推刮,回旋刮 3.拨法,罐口抬起 15 度弧边拨 4.灸法: 温和灸,用的运法 透热灸,用摇骰子的方式不断煽风加旺火 火龙罐的注意事项 手法要求 1、注意持罐推拿与普通推拿手法的不同及要点,运罐时注意使皮肤放松; 2、不熟练者需逐步:徒手练习、持罐练习、燃艾练习。防止烫伤 3、点火时避免烧到罐口; 4、注意做好一摸二测三观察; 5、操作过程中注意把控罐温,注意施灸量和火候,避免过度和不正规晃动,以免艾条脱落、艾灰脱落,引起烫伤治疗结束后的护理及要求 6、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受 7、若出现口干、舌燥等上火症状,可适饮淡盐水一杯 小结 火龙罐是集推拿、刮痧、艾灸功能于一体,结合揉、碾、 推、按、点、摇、闪、震、熨、烫十种手法兼以艾灸的近红外光辐射的电磁波和光电的化学作用,完全避免了刮痧及负压走罐的疼痛感,以及传统火罐造成血淤栓塞的负作用,即刮即化即消,几乎无痛的一种治疗性和舒适性并存,且无副作用的新疗法。 五、穴位贴敷疗法 一、概述 穴位贴敷疗法,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选用某些特定药物,用介质(如水、醋、酒、蛋清、蜂蜜、植物油、清凉油、药液、甚至唾液)调成糊状,或用呈凝固状的油脂(如凡士林等)、黄醋、米饭、枣泥制成软膏、丸剂或饼剂,或将中药汤剂熬成膏,或将药末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阿是穴),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无创痛穴位疗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中总结出来的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它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发展过程,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一、概述 1、定义: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贴敷药物,通过药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它是中医治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 2、使用范围:穴位贴敷使用范围相当广泛,不但可以治疗体表的病症,而且可以治疗内脏的病症,可以治疗慢性病症,也可以治疗急性病症。主治病症有:感冒、咳嗽、哮喘、腹泻、呕吐、便秘,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脱垂、跌打损伤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 二、穴位选择(妇科) 1、足三里穴: (1)、定位:屈膝,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2)、功效: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主治胃痛、呕吐、腹泻、心悸、高血压、虚劳诸症,为保健要穴。 (3)、按摩手法:1次/d,5~15min/次,15~20次/min。 2、手三里穴: (1)、定位:前臂手肘弯曲处向前3指幅,按压有痛感。 (2)、功效:润化脾燥、通经活络、清热明目、调理肠胃,还可治疗消化不良、乳腺炎、牙痛、感冒、腰痛等。 (3)、按摩保健:每次按压2min左右,每日两次,力度适中。 3、三阴交穴: (1)、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2)、主治:腹胀、腹泻、月经不调、闭经、带下、滞产、心悸失眠、下肢痿痹、健脾益血、调肝补肾、子宫脱垂、水肿、消化不良、脾胃虚弱等。 (3)、按摩手法:顺时针、逆时针按压三阴交,1~2次/d,5~10min/次。 4、内关穴: (1)、定位:腕侧远端掌横纹上2寸,掌长肌间与桡侧屈肌腱之间。 (2)、主治:心痛、心悸、心绞痛、失眠、胃痛、呕吐、益气补血、调理肠胃、痛经等。 (3)、按摩:月经痛可以按压内关穴,一面缓缓吐气,用力按压2s,反复按压5次。 5、关元穴: (1)、定位:下腹前正中线,脐下3寸。 (2)、主治:虚劳、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补肾壮阳等,为保健要穴之一。 (3)、按摩手法:按压10~15min/次,1~2次/d。 6、中脘穴: (1)、定位: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处。 (2)、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吞酸、通调胃肠之经气、黄疸、失眠、惊悸、哮喘等。 7、神门穴: (1)、定位: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凹陷处。 (2)、主治:心痛、心烦、惊悸、失眠、痴呆等心与神志病变,胸胁痛、补益心气、晕车等。 (3)、按摩神门穴可用掐、揉和刺激的方法,以轻微酸胀感为宜,此手法最适合在晚间睡前操作。 8、阳陵泉穴: (1)、定位:胫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 (2)、主治:腹泻、水肿、小便不利、膝痛、臀部肌肉注射后疼痛、缓解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坐骨神经痛等,为利湿第一要穴。 (3)、按摩手法:两手掌心、掌根、指端一起用力,上下揉50下。 9、胃俞穴: (1)、定位: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

文档评论(0)

migo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副主任医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7日上传了副主任医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