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酯类农药.pptxVIP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合成农药 01基本介绍分类临床表现发展历史毒性诊断目录0305020406 07处理原则历史事件区别内容目录0908 基本信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在有机磷酸酯之后发展起来的合成农药,其通式为RO(CO)NRR。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一般无特殊气味,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遇碱分解,大多数品种毒性较有机磷酸酯类低。 基本介绍 基本介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在有机磷酸酯之后发展起来的合成农药,在水中溶解度较高。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一般无特殊气味,在酸性环境下稳定,遇碱性环境分解。大多数品种毒性较有机磷酸酯类低。酒精饮品中的各种物质及其分解物经发酵过程后均可产生氨基甲酸酯。这些物质(如尿素、氰酸酯和瓜氨酸)与乙醇发生化学作用,在酒精饮品中产生氨基甲酸酯,进而其被广泛运用到农业生产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大多数为结晶低熔点固体,而产生的数量取决于熵曲线和温度两大要素。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几乎没有气味,味道苦且有冰冷感觉。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并不是剧毒化合物,但具有致癌性。另外,氨基甲酸酯类可入药,但约50%的患者表现出恶心和呕吐,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胃肠道出血。大鼠,小鼠和仓鼠的研究已经表明,把氨基甲酸酯类口服,注射,或涂在皮肤上会导致癌症,因此,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在2007年把氨基甲酸酯类列为2A类致癌物。含酒精的农作物,特别是某些食材水果白酒和威士忌,往往含有低浓度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在日本(2000)和香港(2009)的研究概括了在日常生活中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累积暴露的程度。一些发酵食品,如酱油,泡菜,大酱,面包,面包卷,馒头,饼干,豆腐,加上酒,清酒和梅酒等亚洲传统食物中有较高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水平。 发展历史 发展历史氨基甲酸酯的研究开发最初是由沃太-本福尔和他的同事合作于1937年在德国勒沃库森的I.K.法尔莫实验室开始的。他们通过实验应用加成聚合原理,利用液态异氰酸酯和液态氨基阿甲酸酯或二醇聚酯生成一种有别于当时已发现的塑料组成成分的聚烯烃和缩聚生成的新型液体---氨基甲酸酯。新的单体混合物也不同于Wallace Carothers已取得的氨基甲酸乙酯的专利。起初,应用仅限于实验室。随后其发展受二次世界大战农业增产影响,直到1959年原料异氢酸酯才开始可以通过商业途径购买到。1988年,开始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聚酯多元醇生产用于商业用图的酸性环境氨基甲酸酯泡沫。这种仿效前人的发明归功于把水加入到反应体系当中,这些物质也用来生产硬质泡沫,粘胶和弹性体。线性纤维是由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DI)和1,4-丁二醇(BDO)反应生成的。 ? 分类 分类根据化学性质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以分为三大类(1)N-甲基氨基甲酸酯(如西维因)(2)N,N-二甲基氨基甲酸酯(如混灭威)(3)氨基甲酸肟酯(如灭多威) ?灭多威(Methomyl) 毒性 毒性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但不是所有用酵母发酵的酒精饮料都含有少量的氨基甲酸酯类 (15 ppb到12 ppb)。不同种类的酒精饮品的氨基甲酸酯类含量差异可以很大,例如过往研究报告中,水果白兰地氨基甲酸酯含量平均值达啤酒的0.3倍以上。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可经呼吸道、消化道侵入机体,也可经皮肤黏膜缓慢吸收。在农田喷药及生产制造过程的包装工序中,皮肤污染的机会很多,故经皮肤侵入人体应特别引起重视。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人体,在组织器官中浓度明显低于体液浓度。在体内代谢迅速,经水解、氧化和结合等代谢产物随尿排出,24h一般可排出摄入量70%~80%。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毒性机理和有机磷类农药相似,都是哺乳动物AchE的阻断剂,主要是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酶活性中心丝氨酸的羟基被氨基甲酰化,因而失去酶对乙酰胆碱的水解能力,造成组织内乙酰胆碱的蓄积而中毒。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不需经代谢活化,即可直接与胆碱酯酶形成疏松的复合体。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与胆碱酯酶结合是可逆的,且在机体内很快被水解,胆碱酯酶活性较易恢复,故其毒性作用较有机磷农药中毒为轻。由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AchE的直接阻断剂,与有机磷类农药不同的是它们不能使神经中毒的脂酶钝化,因此与迟发的神经疾病的症状无关。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中毒症状是特征性的胆碱性流泪、流涎,瞳孔缩小,惊厥和死亡。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对人等哺乳动物的毒性不强。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急性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中毒临床表现与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相似,具有胆碱能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兴奋表现。但氨基甲酸酯类具有潜伏期短,恢复快,病情相对较轻等特点。急性中毒一般在接触农药2-4小时发病,最快半小时,口服中毒多在10分钟至半小时发病。轻度中毒表现毒蕈碱样症状与轻中毒神经系统障碍,如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头痛,流涎,瞳孔缩小等。有些患者会伴有肌肉震颤等烟碱杨表现。重度中毒多为口服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可出现昏迷,脑水肿,肺水肿,

文档评论(0)

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化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9日上传了高级系统架构设计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