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附件 3:
2009 年象山县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质量分析
邬云德
(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 315700)
1 、数学试卷概况
2009 年中考数学试卷由宁波市教研室组织力量研制。整个试卷分为第Ⅰ、Ⅱ两卷,共
26 个题目,120 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 个题目,36 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共6 个题目,18 分,解答题共8 个题目,66 分。考查内容几乎覆盖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列的主要知识点,并且对初中数学的主要内容:函数、方程与不等式、三角形、四边形、圆、统计、概率都作了重点考查。试卷强调应用性,注重探究性和综合性。试卷难度设计的期望值为 0.70~0.80,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笔者认为,试卷基本符合数学《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
2 考试结果统计
2009 年中考采用了网上阅卷的形式,统计数据比较准确,能反映初中数学教育的真实状况。
(1)不同类别学生成绩统计 表 1:不同类别学生成绩统计表
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合格率
优秀率
平均分
标准差
所有学生
5327
119
3
68.31%
44.3%
83.13
28.87
前 30%学生
1598
119
105
100%
100%
112.37
3.89
后 20%学生
1065
54.5
3
0%
0%
36.23
12.13
区间(0,20) (20,40
区间
(0,20) (20,40) (40,60) (60,80) (80,100) (100,120)
人数
141
484
616
845
1252
1989
注:上述区间为左开右闭。
(2)不同学校学生成绩统计
表 3:不同学校学生成绩统计表:(略)
(3)试卷实际难度统计
表 4:试卷难度系数统计表(象山县考生全卷实际难度系数为0.693。)
题号
选择题
填空题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分值
36
18
6
6
6
10
8
8
10
12
得分
29.81
13.93
4.89
4.00
4.08
7.90
4.78
3.55
5.87
4.32
标差
3.66
1.73
2.03
2.13
2.36
2.86
2.87
3.44
3.05
难度
0.83
0.77
0.82
0.67
0.68
0.79
0.60
0.44
0.59
0.36
3、分析与讨论
从表4 可以看出,试卷理论设计的难度系数0.70~0.80 与象山县考生实际难度系数 0.693 偏差不很大。但普遍认为这份试卷比较简单!这说明后 20%学生的数学水平到了难以估计的地步。
从表 1、表 2 可以看出: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比例不低,且前 30%学生的平均分较高,能满足重点中学招生的需要。但一部分学生数学水平低下,且后 20%学生的平均分只有 36.23 分(其中:0~10 分 19 人,10.5~20 分 122 人,20.5~30 分 177 人,30.5~40 分 307 人,40.5~54.5 分 442 人)。学生两极分化严重,全体学生的标准差为 28.87(两极分化太大)。这可能与数学教师不重视研究“数学慢生”有关,更可能与数学教学存在“空 转”现象有关,当然也与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定位不准有关——目前数学教学要求偏高和学习 内容缺乏层次性具有普遍性,教师所采用的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数学慢生”也具有普遍性, 只关注学生认知不关注学生情感的教学更具有普遍性。这些现象与评价方式跟不上数学教学 改革与发展导致应试教育的阴霾久久不散有关。
从表3 可以看出:只有11 所学校合格率高于 60%,有13 所学校合格率低于 60%, 其中:4 所学校的合格率低于 50%,且两极分化现象具有普遍性。这可能与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有关,如“择校风”引起农村学校优等生外流,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农村学校一部分 优秀教师外调,政府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外显条件性资源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当 然更与学校办学思想不端正有关——关注少数甚至个别学生,放弃大部分学生的现象具有普 遍性;也与数学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关——目前课堂教学中理解与练习不和谐具有普遍性,淡 化课题学习和课外阅读更具有普遍性;采用“大容量、快节奏、高强度”的应试模式仍具有普遍性。
4、结论及建议
结论
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不尽人意,不能满足一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初中数学测试值分布成“双峰”状态。
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普遍较高,并存在“空转”现象。
初中数学教学忽视“学习慢生”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农村初中的数学教学需要创新。
建议
借助数学教学专家的力量,解决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存在偏差和不执行设计教学目标的操作策略的现象,使教学目标能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灵魂般的指导作用,从而消除教学的盲目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pptx VIP
-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文件(2026版).doc VIP
- 江西省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操作手册(项目端).docx
- 贵阳市2026届高三年级摸底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 《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docx VIP
- DaVinci-Resolve-Speed-Editor-达芬奇快编键盘操作说明.docx VIP
- 小学劳动教学课例《学做水果茶》教学设计.pdf VIP
- 科学计算语言Julia及MWORKS实践单元练习题及答案.docx VIP
- 检验科临床检验基础试题及答案2025版.docx VIP
- DB15T 4010-2025 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 铁合金.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