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骨化性纤维瘤第1页/共32页
男性,8岁 外伤就诊病例1第2页/共32页
女性,30岁 股骨远端压痛 病例2第3页/共32页
病例3. 男 30岁 右侧胫骨疼痛 (2)第4页/共32页
病例4 女 20岁 骨肿物,左胫骨憋张不适?第5页/共32页
分别有什么影像表现?异同点?诊断什么病?第6页/共32页
NOF临床特点 NOF 发病特点及典型X线表现, 不需要穿刺病理取样,及活检就可以准确诊断.NOF的X线表现演变过程NOF相关的鉴别诊断 非骨化纤维瘤第7页/共32页
临床特点非骨化性纤维瘤(non-ossifying fibroma, NOF)是一种少见的纤维组织肿瘤。 这种肿瘤过去曾被认为是瘤样病损,即干骺端纤维性骨皮质缺损。1942年Jaffe和Lichtenstein认为它是一种真性肿瘤,三年后Hatcher认为它是干骺端纤维缺损,并认为是一种瘤样病变。1958年Jaffe正式命名为非骨化性纤维瘤。目前根据肿瘤WHO (2013):NOF属于纤维组织细胞性肿瘤 。8-20岁;发病率30%;男性女性多无症状,常偶然发现,可有局部疼痛、可见病理骨折NOF具有自愈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灶逐渐愈合第8页/共32页
组织病理学1.主要由梭形成纤维细胞构成,呈席纹状、旋涡状排列不规则分布的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和含铁血黄素2.瘤内无成骨活动,可与纤维异常增殖症区别第9页/共32页
影像学表现 1.病灶最常见部位为膝关节 (胫腓骨近段, 股骨远段) 、胫骨远段。(其它位置较少)多位于干骺端内侧,距骨骺线3-4CM处,不侵及骨骺线第10页/共32页
影像学表现1.偏心性近一侧骨皮质,呈单房或多房的囊性透亮区,其边缘硬化。2.局部骨皮质膨胀变薄,骨皮质可有破坏,其破坏局部外侧多有骨壳或硬化带包绕。3.一般无骨膜反应,无软组织肿块。第11页/共32页
非骨化性纤维瘤与纤维性骨皮质缺损的关系1、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与非骨化性纤维瘤(NOF)是同一疾病的不同表现或不同发展阶段,局限于骨皮质者为FCD,病变位于骨髓腔内或位于骨皮质膨胀累及骨髓腔者为NOF。2、纤维性骨皮质缺损(FCD)病变范围多小于2cm,而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病变多大于3cm。3、在影像学上病灶是否累及髓腔是二者的重要鉴别点。第12页/共32页
非骨化性纤维瘤(NOF). Ritschl’s 分阶段(影像学).(A) A阶段 – 边缘光滑,类圆形;(B) B阶段 – 多环的边界;(C) C阶段 –部分边缘骨化,顺序是骨干到骨骺的方向(D) D阶段 –完全硬化的病灶 第13页/共32页
平均年龄A阶段 11岁 B阶段 16岁 C阶段 18岁 D阶段23岁第14页/共32页
. A:A阶段 B:B阶段第15页/共32页
C 阶段D 阶段第16页/共32页
病例分析1:男 10岁 外伤2017.8.3第17页/共32页
男 11岁 复诊2018.8.30第18页/共32页
病例分析2:女 11岁主因发现左腓骨肿物1个月,小腿无畸形,无静脉怒张,局部无压痛,皮温不高第19页/共32页
易混淆的相关病变一、骨纤维异常增殖症 (纤维结构不良)(FD)二、长骨骨化性纤维瘤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OFD)第20页/共32页
一、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纤维结构不良FD)好发年龄:10~30岁 ; 性别:无性别差异好发部位:单骨型和多骨型(单侧或双侧) 股骨,胫骨,髓腔病理特点:纤维组织和骨性成份(纤维化生而来)、编制骨、极少板层骨、骨小梁表面极少骨母细胞、病灶边缘有极少骨母细胞。影像表现:①囊状膨胀性改变 ②磨玻璃样变 ③丝瓜瓤状改变④虫蚀样改变第21页/共32页
1、囊状膨胀性改变: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透亮区,可为单囊,亦可多囊,边缘清晰,常有硬化边,皮质变薄,外缘光滑,内缘毛糙呈波浪状。囊内常有散在条索状骨纹和斑点状致密影。2、磨玻璃样变:多见于长管状骨和肋骨,主要是指囊状膨胀性改变中的密度均匀增高如磨玻璃状,病理上为编织骨,是本病的特征性改变。3、丝瓜瓤状改变:常见于肋骨、股骨及肱骨。患骨膨胀增粗,皮质变薄甚至可以消失。骨小梁粗大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