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24页对于乳糖不耐症的探讨第2页/共24页“乳糖不耐症”引起恐慌新闻背景:2002年9 月,上海市一所小当天去医院的学生共28名,其中腹泻的5 名、呕吐的1名。食物专家通过取样(粪便)分析随即指出,此次所谓“中毒”事件,实际上是由“乳糖不耐症”引发的。还有多起类似的中小学生发生“奶中毒”事件造成恐慌。其实是由于多数亚洲人的乳糖不耐症。第3页/共24页学生奶计划十年之痒2009.7.31上海市教委等部门联合下发的一份通知:取消学生奶收费。专家们认为,学生乳糖不耐受、是阻碍学生奶推广的重要因素。第4页/共24页到底什么是乳糖不耐症?第5页/共24页1.1乳糖不耐症的定义 乳糖不耐症( lactose intolerance, L I) 是指由于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或乳糖酶活性降低而导致乳糖消化吸障碍,从而引起以腹胀、腹痛、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第6页/共24页1.2乳糖酶小肠中乳糖酶位于小肠粘膜刷状缘,活性从十二指肠近段向远段逐渐增加,在空肠或近段回肠达高峰,末段回肠酶水平低。第7页/共24页1.3乳糖不耐症的危害在儿童中易表现为钙吸收不良、软骨病、腹泻、体重低下及生长发育迟缓,尤其先天性和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可导致婴幼儿难治性腹泻和慢性腹泻。在老年人尤其老年妇女中易表现为骨质疏松等症状。第8页/共24页1.4各地区民族乳糖不耐症发生率第9页/共24页第10页/共24页我国现状我国临床医学专家肖玉桦教授等人的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健康成人的乳糖吸收不良率高达92%。 第11页/共24页2.1发病机理在人体缺乏乳糖酶的情况下,摄入的乳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进入血液,而是滞留在肠道。在肠道细菌作用下,经发酵分解乳糖的过程中会产生甲烷、H2、CO2 等气体和醋酸、丙酸等有机酸。造成腹胀、肠鸣、排气等症状。肠道乳糖含量增加还会引起肠道内部的渗透压升高,阻止对水分的吸收而导致腹泻。第12页/共24页2.2乳糖不耐症的种类第13页/共24页成人型乳糖酶缺乏第14页/共24页3.1乳糖不耐症的诊断第15页/共24页3.2乳糖不耐症的解决方法3.2.1用超滤技术除去乳糖用超滤技术除去乳糖的操作简单,成本低,可除去乳中大部分乳糖,但多种营养成分(如维生素等)也随乳糖一起被除去,在去掉乳糖后再将其添加进乳中,会增加成本,浪费极大。第16页/共24页3.2乳糖不耐症的解决方法3.2.2向牛乳中添加外源乳糖酶,生产低乳糖乳将新鲜牛乳经巴氏灭菌后,冷却至40~45 ℃,加入乳糖酶并保温,使乳糖分解。研究发现,乳糖分解率为70%~80%时。第17页/共24页3.2乳糖不耐症的解决方法3.2.3食用含有双歧杆菌等益生菌的产品研究表明,所有双歧杆菌都含有β- 半乳糖苷 酶,且明显高于其他肠道菌,可提高乳糖不耐症患者对乳糖的利用率。第18页/共24页4.乳糖不耐症的预防4.1喝奶时加乳糖酶或含乳糖酶的奶粉第19页/共24页4.乳糖不耐症的预防4.2喝牛奶时配以其他食物第20页/共24页4.乳糖不耐症的预防4.3少量多次饮用牛奶经研究,乳糖不耐受症状的强弱与摄入的乳糖量、胃排空时间、肠的转运时间及结肠菌群等因素有关。每天一点一点增加牛奶饮用量,少量多次饮奶,训练机体的可耐性。第21页/共24页4.乳糖不耐症的预防4.4食用酸奶第22页/共24页4.乳糖不耐症的预防4.4低乳糖制品第23页/共24页参考文献[1]黄永坤,杨娟.乳糖不耐受症及其治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 25 (7) : 463 - 465[2]徐莹,乌雪岩,鲁永强,高宇萍.乳糖不耐症的调查分析.农产品加工.2008 (11):90-91[3]余清.有关乳糖不耐受的研究进展.卫生研究.2006(3):360-362[4]吴晖,牛晨艳,黄巍峰,赖富饶.乳糖不耐受症的现状及解决方法.现代食品科技.2006(1):152-155[5]萧翔鸣.乳糖不耐症简介.中国食物与营养.2000(5):49-50[6]秦立虎.低乳糖学生营养奶.农产品加工.2003(3):21-22[7]陈洪兴. 乳糖和乳糖不耐症.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3):32-35第24页/共24页感谢观看!一方面,企业表示,做学生奶是“卖海洛因的风险,拿咸菜的利润”。导致企业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个别地方的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甚至怕乳糖不耐症带来的麻烦,怕担责任,就以质量安全为由,拒绝学生奶。乳糖酶缺乏(lactase deficiency),是指小肠刷状缘绒毛膜细胞的膜结合酶即乳糖酶活性低下。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机体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所致,这一类型很少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常见病因如:感染性腹泻、局限性回肠炎、乳糜泻、免疫球蛋白缺乏症、营养不良等疾病。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最常见的一种,发生时间因种族和地区不同而不同,婴儿断乳后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