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评价导则及编制说明.doc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AQ/T8002-XXXX AQ/T8002-XXXX PAGE PAGE 4 PAGE PAGE II ICS 13.100 CCS C77 备案号:***** AQ AQ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AQ/T8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 代替AQ 8002-2007 安全预评价导则 Guidelines for safety assessment prior to start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20╳╳—╳╳—╳╳发布 20╳╳—╳╳—╳╳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 发布 PAGE 2 PAGE PAGE I 安全预评价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安全预评价的程序、内容和要求,报告编制的要求以及参考资料清单。 本文件适用于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AQ/T 8001 安全评价通则 AQ/T ╳╳╳╳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AQ 8001、AQ/T ╳╳╳╳(安全评价过程控制)及GB/T 23694中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4 程序 安全预评价程序按《安全评价过程控制》执行,包括:前期准备、评价单元划分、风险识别与分析、定性定量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建议、评价结果综述、安全预评价报告编制等。 5 内容与要求 5.1 前期准备 5.1.1 成立评价项目组并对成员进行分工、明确评价对象,确定评价范围、制定评价方案。 5.1.2 收集与评价相关资料,参见附录A(资料性)《安全预评价参考资料清单》。 5.1.3 实施现场勘验,记录勘验结果。 5.2 评价单元划分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划分评价单元和子单元。评价单元一般可按(但不限于)以下方式划分:项目选址、总图布置、工艺过程、原料产品、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5.3 风险识别与分析 对每个评价单元,辨识危险源和各种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判断安全风险程度。 5.4 定性定量评价 5.4.1 评价方法选择 5.4.1.1 选择评价方法的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特征,选择合理、适用的定性或定量评价方法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5.4.1.2 评价方法:参考AQ 8001附录A。 5.4.2 评价实施 列出评价建设项目各单元和子单元,评价在未采取安全措施状况下的固有风险,列出对应拟采用降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措施和降低发生事故可能性的措施,评价其在采取安全措施状况下的剩余风险,并与相关风险准则对照,做出风险是否可接受的预测性定性定量评价结果。 对矿山、金属冶炼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采用定量评价方法对其可能发生事故的灾害扩散途径、影响范围和危险程度进行预测分析。 5.5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5.5.1 根据风险分析、定性定量评价的结果,以及国家有关要求,提出预防事故、降低风险、减少事故影响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特别是结合评价项目特点,从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预警、危险工艺监测预警、火灾报警等方面提出对策;还可根据安全管理发展方向,提出安全生产信息化系统建设的相关建议。 5.5.2 对矿山、金属冶炼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结合事故风险预测结果给出控制周边区域相互影响的建议。 5.5.3 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应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和经济合理性(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鼓励具有先进性和前瞻性研究成果的应用。 5.6 评价结果综述 5.6.1 概述各单元的风险识别、分析及评价结果。 5.6.2 列出建设项目存在的风险和风险程度,以及应重点防控的危险源和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建设项目风险可能引发的各类事故。 5.6.3 简要描述降低发生事故可能性的措施和降低事故后果严重性的措施并说明其对降低风险的作用。 5.6.4 给出建设项目剩余风险是否可接受的评价结论。 5.6.5 明确提出建设单位应承担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6 报告编制 6.1 编制原则 应全面、概括地反映安全预评价的工作,文字简洁、准确,可采用图表和照片,评价过程和结论清晰、明确。 6.2 报告主要内容 6.2.1 前言 说明项目来源、评价机构资质范围、编制报告公正性的声明、报告编制过程等。 6.2.2 前期准备 列出评价目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评价程序等。 所列评价依据(包括但不限于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指导性文件)应有具体条款在报告中被实际引用。 6.2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