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沪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理解专项综合知识点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小古文阅读,完成小题。
楚人隐形
楚人贫居,读《淮南子》,得“螳螂伺蝉自障叶①,可以隐形”,遂于树
下仰取叶——螳螂执叶蝉,以摘之。叶落树下,树下先有落叶,不能复分别。
扫取数斗归,一一以叶自障,问其妻日:“汝见我不②?”妻始时恒答言
“见”,经日,乃厌倦不堪,绐③云“不见”。嘿④然大喜,赍⑤叶入市,对
面取人物,吏遂缚诣县。县官受辞,自说本末。官大笑,放而不治。
[注释]①自障叶:遮蔽 自己的树叶。②不:同 “否”。③ 绐 (dài):哄
骗。④嘿:同 “默”。⑤赍 (jī):携带。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螳螂执叶伺蝉 (sì,等待) 遂于树下仰取叶 (zhú,就)
B.扫取数斗归 (shǔ, 好几) 不能复分别 ( biàn,辨别)
C.乃厌倦不堪 (kān,能忍受) 妻始时恒答言“见” (héng,总是)
D.吏遂缚诣县 (fù,绑)(zhǐ,到……去)
[2]借助注释,翻译句子。
①螳螂伺蝉自障叶,可以隐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面取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楚人”真的能够 自隐其形吗?你认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题。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
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
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
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数:计算 B.一日曝书画曝﹕暴露
C.今乃掉尾而斗掉:摇动 D.处士笑而然之然之:认为他说得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是( )
A.有一牧童见之锤子期听之
B.常以自随以为世上无足复为鼓琴者
C.处士笑而然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3]用自己的话说说对句子的理解。
1 / 10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
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
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
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划线字注音。
___ ___ ___ ___ ___ ___
盂 沧 孰 汝 知 乎
[2]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两小儿辩斗________
②我以________ 日始出时去________人近
③及________其日中如探汤________
④孔子不能决________也
⑤孰________为汝多知________乎
[3]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
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①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