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地方课程温州文化.ppt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级地方课程温州文化第1页/共15页第2页/共15页 温州,以气候温和而得名,为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三大经济中心之一,位于中国黄金海岸线中段,浙江东南部,东濒东海,南接福建宁德福鼎市,西与丽水市相连,北与台州市毗邻,是我国第一批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 。温州古为瓯地,也称东瓯,简称“瓯”。瓯是一种陶制器皿的名称。约在新石器时代,温州居住着原始瓯人并制作陶器。 第3页/共15页温州方言 温州是使用多种语言的地区,各种语言之间差别甚大。以市区口音的吴语瓯江片温州话为主,其次有150万居民使用闽南语,主要来自三、四百年前大量的闽南移民,以苍南县为中心分布,被称为浙南闽语。另有甚少人使用吴语太湖片、闽北语、蛮话、金乡话、畲族话等。 温州话为中国东南沿海城市温州市住民所讲的一种南部吴语,在发音和用词、语法等方面和都与汉语普通话有较大差别。但温州话的变化也很多,甚至各个县市之间的发音也有较大差异,包括瑞安话,乐清话等。 通常所说的温州话指的是市区人口,瑞安,乐清等使用瓯语地区的话,其中永嘉的语言最古老,永嘉在古代可以说是温州的中心。温州话几乎每十里口音就不同。温州话的复杂性,一直被认为是全中国最难学习的方言之一。 温州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属正统的古汉语“化石”,保留了大量的古语古音,很接近华夏祖先的语言。普通话受北方古游牧民族的影响,北部吴语受雅音官话的影响,而南部吴语则由于地理原因,成为古吴语的继承者。第4页/共15页温州习俗温州 鼓词 温州鼓词是温州地区流传的一种曲艺形式,是浙江省内起源最早、形式最完整、表现力也较强,而且至今仍在流传的一个民间曲艺曲种。温州鼓词因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说唱,以瑞安最为“正宗”,最能反映温州鼓词作为民间艺术和地方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魅力,故也称瑞安鼓词。? 温州道情  温州道情形式简单,一般都是艺人。左手握两块竹板,并用手肘部抱着薄猪油皮的竹筒,一边 用指敲筒和以竹击节,一边唱曲。也有单人唱,也有双人唱。一人唱词句,一人按尾字接唱腔,并用“哩啦哩”邦腔,给唱者歇力。有时也互相换唱,有时各人扮一角色。唱词为七字句,也有五字句,以唱为主,兼有道白。唱时一般先唱书头,如猜谜语等,后唱整本。曲目有《高机与吴三春》、《黄三 与林廷郎》、《莺歌传》等,故事生动,词汇丰富,多用比喻烘托环境和描写人物性格。其曲调和民歌比较接近,词白通俗易懂。讲究发音明朗,节拍清楚,唱法有高低快慢之唱,甚受农民欢迎。有诗云:“道情唱得好风光,扯破乌纱跑酒场;笑问板桥家世好,元和教丐状元郎。”第5页/共15页瓯剧(温州乱弹) 瓯剧(温州乱弹)是地方剧种,以唱正反乱弹腔为主,有兼有昆曲、 高腔、徽调等多种声腔,因流行在温州地区,故名“温州乱弹”,建国后改称“瓯剧”。相传,明末清初,在永嘉一带的农村,有种半职业的班子,农闲结班作戏,农忙则落田务农,俗称“三月班”。上演的戏文有《赶子倒锅》、《浪子踢球》、《马蹄炮》等乱弹小戏。直到清乾隆年间,发展为拥有八十四本大戏和众多小戏的职业班社,一直至今。其曲调丰富,有民歌风,长于抒情。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与历史故事,爱憎强烈,忠奸分明。唱白为温州方言加上北京话的混合语,俗称“乱弹白”。另外,瓯剧的脸谱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一字眉,手形脸,以及神话中的鲤鱼脸 、鸟脸、虎脸、龙脸等,都是惟妙惟肖,有独特的创造。再加上词句通俗,表演细腻,形成了朴素、清新的风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温州 南戏 南戏是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始于南宋光宗年间。温州地区是南戏的发祥地,诞生了世称中国第一戏的《张协状元》、曲祖《琵琶记》、最早的南戏之一《王魁》、宋元四大南戏《荆钗记》、《杀狗记》、《拜月记》、《白兔记》以及《洗马桥》等脍炙人口的南戏经典剧目,从而使温州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了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南戏新编、国际南戏研讨会等活动又一次使南戏备受关注,使这一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继承和发扬。第6页/共15页温州 昆曲  温州昆曲是我国南方昆曲的一个流派,因流行在永加一带,又称“永昆”。它与苏州昆曲基本相似,但曲调稍紧,节奏教快,其道白多用温州方言。伴奏以笛为主,其曲调古朴、轻柔、缠绵动人,其抑扬快慢,按固定曲牌演唱,规定十分严格。其剧目有《琵琶记》、《雷峰塔》、《连环记》等,表演艺术上具有朴质、自然、明快等特点。最早班名叫“同富”、“品玉”。瓯绣 瓯 绣是我国六大名绣之一,又称画帘。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清咸丰三年(1853),温州设有专业绣铺。光绪年间,匝绣销往欧美与南洋各地。民国5年(1916)温州设立刺绣局,温州城区府前街、五马街、打锣桥等处,均设有刺绣社。早期工艺美术家蔡墨笑、金静芝的刺绣作品,曾在巴拿马、加拿大和美国展出。建国后,城区成立温州市刺绣社,广罗人才,扩大生产,具一定规模。瓯绣构图精巧,针法严谨,富有地方特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